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43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歐姆定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0歐姆。4.我們身體中的電阻隨環境差異而變化甚大,可以小至100歐姆(如果全身浸泡在鹽水中),也可大至500000歐姆(如果全身皮膚非常乾燥)。 電阻器在一些家品中,用以調節電流的電路元件稱為電阻器,它的電阻值可以是幾歐姆,也可以大到幾百萬歐姆。(註2) 參考書目註1: 新世紀科學學習百科,內爾阿德利著,初版,台北市:貓頭鷹,1995。註2:觀念物理V,電磁學.核物理,休伊特著,陳可崗譯,第一版,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台北縣三重市,大和圖書書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銷,2001。
祈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祈求上天賜予福祉。《禮記.月令》:「令民無不咸出其力,以共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祠宗廟社稷之靈,以為民祈福。」《呂氏春秋.季秋紀.順民》:「以身為犧牲,用祈福於上帝,民乃甚說,雨乃大至。」
捻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代咸豐、同治年間(西元1852~1868)發生於北方的民間動亂事件。原為安徽、河南一帶的鄉民點燃油紙捻玩龍戲來驅疫避災,久而聚結成為盜匪,勢力擴大至北方數省。首領為張洛行、張宗禹、賴文光,與太平軍互相聯絡照應,行蹤飄忽難以捉摸。同治六年(西元1866)分為東、西二股。西捻為左宗棠、李鴻章所平定,東捻則滅於曾國藩。
圓山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芝山岩遺址、土地公山遺址、狗蹄山遺址(註二)圓山文化的存在從新石器時代中期一直延續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大至分布於台灣東北部海岸、台北盆地的淡水河兩岸和新店溪下游河階地,當時的台北盆地處於台北湖時代,圓山貝塚的出土可以說明當時人類的居住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此時期的人類就選擇在湖濱較高處定居,從出土物發現的稻米種子、石器和大量的農具,可以推測當時已經有進步的農業,種植芋、薯等根莖類植物,生產方式以農耕為主,在陸地狩獵、採集,狩獵以鹿、豬為主,以知飼養家畜,並且善於利用水資源,在河川、湖泊、海中進行捕魚、撈貝等活動。圓山文化遺址...
劉克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態為散文題材,開啟台灣自然寫作風氣。在多年的散文創作過程裡,不斷嘗試各種自然寫作文體和題材的試驗,大至地理文史的論述,小及昆蟲花草的研究,都曾潛心著墨。近年來創作主題則以生態旅遊,古道探查,以及社區營造為主。曾獲吳三連獎報導文學獎、時報文學敘事詩推薦獎、台灣詩獎、自然保育獎、小太陽獎等。 觀點劉克襄曾自己言道「雖然自己的創作常被視為知性散文,我仍篤定感性的層面其實更濃烈而堅實。那詩之情懷,從不曾在我的自然觀察裡脫隊。」他把對自然的「愛」和對孩子的「愛」攪拌在一起,較為感性的紀錄下他每次觀察和旅行的心得,而不僅止於對自然...
卑南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的感情,整個村落就是死去的親人和生人共存共居的村落。其埋葬的主樣葬具為長方型的板岩石棺,石板棺常仇大至為南北向,死者的腳多指向都蘭山。一個石板棺通常埋葬一個死者,但也有將已埋死者的石板棺挖開再次使用的情形,大多數入葬時都有隨葬品,隨葬品包含了精美的玉、石質裝飾品、舞器、供具、陶紡輪以及盛裝食物的精美陶器,而依石棺結構和陪葬品的種類數量多寡,可以發現卑南文化時期的人類是有階級之分,而且可能是由家族或氏族世襲(註二)。卑南文化和卑南族文化完全不同,也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兩者之間的關係(註三)。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卑南文化Key...
正氣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文天祥為元人囚羈時所作的詩歌。詩中申論浩然正氣,至大至剛,足以辟除任何邪惡,並敘述歷史上的忠烈事蹟,以堅貞不移的正氣來伸張己志,充分表現愛國情操。共三十韻。
罅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裂縫、漏洞。唐.韓愈〈進學解〉:「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宋.蘇軾〈錢塘六井記〉:「於是發溝易甃,完緝罅漏,而相國之水大至。」
泰雅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泰雅族(Atayal)2 分布3 親族系統:父系社會4 黥面&鑿齒5 服飾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泰雅族(Atayal)泰雅族是個剽悍的族群,各部落分別獨立,彷彿群雄割據的局面,彼此之間不太往來,沒有所謂守望相助的做法,甚至相互仇視。 分布泰雅族分布在台中埔里以北之中央山脈一帶,大至從台中、埔里、花蓮連成一線的以北地區,台北、宜蘭、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南投都有泰雅族的分布,大都集體居住,偶有散居者。(註一P.028)(註二P.30-31) 親族系統:父系社會泰雅族人喜歡單家獨戶,家族人口僅四、五人,子...
嬉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崇尚自然形態生活所形成的青年團體。其思想起源於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存在主義,萌芽於歐洲,西元1967年左右,出現於美國,後擴大至世界各國,最後終告自然消散。嬉皮信奉非暴力倫理,捨棄既成的社會風俗習慣,穿著舉止率性隨便,經常蓬頭垢面,喜歡飲酒、服用迷幻藥或吸食大麻煙,男女關係紊亂。§英hippies [例]美國六○年代的嬉皮具體反映出當時國內反戰的情緒。 △嬉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