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5.88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按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者對作品的相關內容所做的說明、評論或考證等。《清史稿.卷一六.仁宗本紀》:「館臣呈進敕修明鑑,於萬曆、天啟載入先朝開創之事,又加按語頌揚,於體例均為未合。」也作「案語」。
鄭成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稱號3 傳說3.1 地形地物傳說3.2 動物傳說3.3 習俗傳說4 相關著作5 參考書目6 相關教學資源 生平鄭成功(1624~1662),於明朝天啟四年(1624)出生於日本平戶的千里濱,幼時由母親田川氏哺育,名福松。他的父親鄭芝龍是當時中國東南海上的最大勢力,範圍遍及日本、中國東南沿海與東南亞。鄭成功7歲時(1631),被父親接回中國,並改名「森」。15歲進入南京太學,師從明末大儒錢謙益。1644年清軍入關、1645年南明弘光朝覆滅之際,鄭芝龍等人擁立唐王朱聿鑑,於福建建立政權。唐王相當賞識鄭成功,於...
自命非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楊大洪〉中,蒲松齡敘述了楊漣的故事。楊漣確有其人,明朝人,號大洪,個性磊落有節操,官至左副御史。天啟四年,楊漣上書彈劾閹黨魏忠賢,次年被陷害入獄而死,在湖北一帶流傳著大量有關他的傳說。相傳,楊漣在未顯達之時,已是湖北有名的文人,自視甚高。他因噎成病,夢見一神仙要他去江邊的柳樹下,找一個吹笛的人。隔天,楊漣到了江邊,果然見到一名道士吹笛,便將身上的金子全給他,請他幫忙治病。道士卻將金子全丟到江中,楊漣看了覺得十分可惜。道士本是仙人,想度楊漣成仙,見他塵念未消,只好作罷,便用力的拍楊漣的後頸,把他的病治好了。文末,蒲松齡藉異史氏之筆評論道:「與其讓天上多一個仙人,不如讓人間多一個聖人。」文中提...
自負不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楊大洪〉中,蒲松齡敘述了楊漣的故事。楊漣確有其人,明朝人,號大洪,個性磊落有節操,官至左副御史。天啟四年,楊漣上書彈劾閹黨魏忠賢,次年被陷害入獄而死,在湖北一帶流傳著大量有關他的傳說。相傳,楊漣在未顯達之時,已是湖北有名的文人,自視甚高。他因噎成病,夢見一神仙要他去江邊的柳樹下,找一個吹笛的人。隔天,楊漣到了江邊,果然見到一名道士吹笛,便將身上的金子全給他,請他幫忙治病。道士卻將金子全丟到江中,楊漣看了覺得十分可惜。道士本是仙人,想度楊漣成仙,見他塵念未消,只好作罷,便用力的拍楊漣的後頸,把他的病治好了。文末,蒲松齡藉異史氏之筆評論道:「與其讓天上多一個仙人,不如讓人間多一個聖人。」文中提...
鼎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鼎,傳國重器。鼎革指改朝換代。唐.徐浩〈謁禹廟〉詩:「鼎革固天啟,運興匪人謀。」
黃宗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籍簡介:  黃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沖,號梨洲,學者稱南雷先生或梨洲先生,明朝浙江寧波餘姚縣人(今黃埠鎮)。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曆算學家、教育家。生平經歷:  他的父親黃尊素是東林名士,天啟年間,因彈劾宦官魏忠賢而被殺害。崇禎初,宦官集團暫時失勢,其中作惡多端的人將受到制裁。黃宗羲當時十九歲,得到這個消息後,毅然進京,為父訟冤,並且在對簿公堂時,手錐陷害他父親的仇人。清軍南下,黃宗羲回到浙江,召募義兵,組織抗清武裝鬥爭。但不久兵敗,被懸賞緝捕,只得隱伏山林。直到清政權基本穩定,放...
入不支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詞。著有《曝書亭全集 》。  (2) 倪公:指倪嘉慶,字篤之。明朝人,應天府江寧人,生卒年不詳。天啟二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官至戶科給事中。崇禎時,嘗諫裁驛遞之議,帝不納。後李自成以驛卒被裁,入高迎祥部。朝論遂謂嘉慶有遠見。明亡,為僧,名函潛,又名大然,字笑峰。  (3) 治賦:管理賦稅。  (4) 崇禎:明朝思宗的年號(西元1628∼1644)。 (5) 歲額:國家年度收支的總額 (6) 瞭若指掌:比喻對事情了解得非常清楚。見「瞭如指掌」。
飛黃騰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飛黃一樣地飛馳。參見「飛黃騰達」條。01.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源)02.宋.葉路鈐〈水調歌頭.天啟黃旗運〉詞:「名高黃榜,飛黃騰踏入鴛行。」 
磨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山名。位在雲南省馬龍縣西北,明天啟五年,大軍敗烏撒土酋安效良之地。
安平古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重要古蹟。地點在今臺南市安平區國勝路二十八號。明天啟四年(西元1624年)荷蘭人自印尼爪哇運來建材,開始構建臺灣第一座城堡,至崇禎七年(西元1634年)才完成。原稱為「熱蘭遮城」,鄭成功定居此地,又稱為「王城」、「臺灣城」;清乾隆以後又稱為「赤崁城」。清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英軍來犯,城內軍火庫爆炸,死傷慘重,城牆毀壞。光緒六年(西元1880年),沈葆禎修「億載金城」時,曾利用此城的牆石,荒廢更甚。光緒二十二年(西元1896年),日本人將內城城基毀敗後改建海關宿舍,並加建了一個小城樓,四周圍上紅磚,成為一長方形高臺,即今古堡的樣子。在古堡前方仍存有一面高三丈餘的殘牆,正是原來熱蘭遮城的原蹟。現屬臺閩地區一級古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