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8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祕密的、不光明的。如:「陰計」、「陰謀」。《韓非子.孤憤》:「智術之士,明察聽用,且燭重人之陰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讎敵。如:「世仇」。《韓非子.孤憤》:「是智法之士,與當塗之人,不可兩存之仇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毀壞。《詩經.魯頌.閟宮》:「不虧不崩,不震不騰。」漢.鄭玄.注:「虧、崩皆謂毀壞也。」《韓非子.孤憤》:「重人也者,無令而擅為,虧法以利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欺騙。《韓非子.孤憤》:「主失勢而臣得國,主更稱蕃臣,而相室剖符,此人臣之所以譎主便私也。」
韓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七雄中最弱。韓非因有口吃之毛病,多次上書韓王游說,皆不為所用。之後《韓非子》一書傳到秦國,書中《孤憤》、《五蠹》內容被秦王嬴政佩服:「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李斯說:「此韓非之所著書也。」便以戰爭為要脅,逼韓非出使秦國。  韓非到秦國後,受到秦王政的欣賞,準備重用他,但招李斯忌妒,對秦王進讒言,陷害韓非入獄,最後在獄中服毒自盡。又有一說,秦王想念下獄後的韓非,被李斯察覺,於是李斯先下手為強,派人毒殺韓非。 觀點   韓非總結了商鞅、申不害、李悝的思想,主張君主應該用法、術、勢結合起來治理國家。  韓非...
得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是非成敗。《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故作孤憤、……十餘萬言。」《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人生寄於太虛之中,其間榮悴悲歡,得失聚散,彼死此生,變形換殼,如夢一場。」
蒲松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他既收集過民間的故事傳說,又有豐富的生活閱歷,為他的創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作品中寄託了他內心的「孤憤」,即使在公案故事中,也藉著歌訟清廉官吏、譏諷貪官污吏的形象,來達到諷一勸百的目的。  從現存篇章來看,《聊齋誌異》是由「人、鬼、狐、仙、怪」共同組成的一個有情世界.雖然中國人常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是在這本書裡面,卻讓讀者強烈的感受到,似乎妖界比人間要溫暖,陰間比陽間還要美好。因為他所描述出來的那些所謂的「異物」,不但不會讓人覺得很可怕,反而覺得很可親、很可愛,甚至還覺得令人可敬。依她們對於愛情的態度大致上分為...
千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周制國家有事,諸侯出車千乘,故以千乘為諸侯的代稱。戰國時稱諸侯國小者為千乘,大者為萬乘。《論語.學而》:「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韓非子.孤憤》:「萬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所以公患也。」
獨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憑自己的主見決斷事情。《管子.霸言》:「獨斷者,微密之營壘也。」《韓非子.孤憤》:「今大臣執柄獨斷,而上弗知收,是人主不明也。」
孔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詞,以至乎雜以嘲戲"(《典論•論文》)。《臨終詩》抒泄忠悃孤憤之情:"讒邪害公正,浮雲翳白日。靡辭無忠誠,華繁竟不實。"風格與無名氏古詩相近。題一作《折楊柳行》(《北堂書鈔》)卷一百五十八),亦可見當時古詩與樂府五言往往相混。其六言詩3首敘漢末董卓作亂及曹操遷許史事,為詠史一類,而語言通俗,敘史簡明。此外,《古文苑》載有孔融《雜詩》2首,但《文選》李善注引屢作李陵詩,真偽莫定。而其詩亦近無名氏古詩一類,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系入《李陵錄別詩》。曾作《郡國姓名離合詩》分扣“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