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4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唱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唱歌時,互相應和。《荀子.樂論》:「唱和有應,善惡相象。」《資治通鑑.卷二七二.後唐紀一.莊宗同光元年》:「陪侍遊宴,與宮女雜坐,或為豔歌相唱和,或談嘲謔浪。」
答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清時宮女有答應之稱,位在貴人之下,僅供使令。見《稱謂錄.卷一○.列宮.常在答應》。
內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宮人。多指宮中的女官或宮女。《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紀》:「康以太后久臨朝政,心懷畏懼,託病不朝。太后使內人問之。」《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卻說後唐明宗歸天,閔帝即位,應有內人,盡令出外嫁人。」
丰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容貌姿態。《西遊記》第一回:「裡面走出一個仙童,真個丰姿英偉,象貌清奇,比尋常俗子不同。」清.洪昇《長生殿》第二齣:「昨見宮女楊玉環,德性溫和,丰姿秀麗。」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畏色衰,辭天素面立天墀。金丹擬駐千年貌,  寶鏡休勻八字眉。公主與收珠翠後,君王看戴角冠時。  從來宮女皆相妒,說著瑤台總淚垂。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一作杜審言詩)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照綠蘋。忽聞歌苦調,歸思欲沾巾。 九日  一為吳郡守,不覺菊花開。始有故園思,且喜眾賓來。
薔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薔薇科薔薇屬,常綠或落葉灌木。枝幹多刺,葉為奇數的羽狀複葉,邊緣有鋸齒。花朵也稱為「薔薇」,是兩性花,花瓣數目為五的倍數,有紅、白、黃等色,富有香氣。可作觀賞用,亦可加工製作薔薇油和薔薇露。也稱為「買笑」。
秦鏡高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明鏡高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西京雜記》的記載,劉邦攻入咸陽宮時,尋獲寶物一方明鏡,它能照見人的五臟六腑,也能鑑別人心正邪。秦始皇常利用它來照宮女,凡心膽慌張跳動的就殺死她。杜甫〈洗兵馬〉詩「司徒清鑒懸明鏡」句,正式用「懸明鏡」來稱許司徒李光弼,從此人們就以「明鏡(秦鏡)高懸」來比喻官吏辦事明察洞燭,執法公正嚴明。
梨園弟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玄宗時對梨園歌舞藝人的稱呼。《新唐書.卷二二.禮樂志十二》:「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弟子』。宮女數百,亦為梨園弟子,居宜春北院。」後用以泛稱演戲的人。唐.劉禹錫〈酬楊司業巨源見寄〉詩:「渤海歸人將集去,梨園弟子請詞來。」也稱為「梨園子弟」。
霓裳羽衣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霓裳羽衣曲》在唐宮廷中倍受青睞,在盛唐時期的音樂舞蹈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唐玄宗親自教梨園弟子演奏,由宮女歌唱,用女藝人30人,每次10人。有關此曲的表演情景,白居易、元稹在詩中均有精彩描寫。由於《霓裳羽衣曲》樂調優美,構思精妙,以後各藩鎮也紛紛排演此曲,因此唐代文人都有歌詠或筆錄。  《霓裳羽衣曲》描寫唐玄宗嚮往神仙而去月宮見到仙女的神話,其舞、其樂、其服飾都著力描繪虛無縹緲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給人以身臨其境的藝術感受。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詩,對此曲的結構和舞姿作了細緻的描繪:全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六...
拔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比賽力氣大小的體育活動。參賽者分成兩隊,各持繩索的一端,同時用力向後拉。繩子中間繫有標識,能將標識拉過一定界限者為優勝。戰國時稱為「拖鉤」、「牽鉤」,唐時稱為「拔河」。《談徵.事部.拔河》:「唐中宗景龍三年春正月幸元武門觀宮女拔河。《拔河》,戲名也。〈景文龍館記〉曰:『清明節以大麻緪兩頭繫千餘小繩,執之爭挽,以力弱者為輸。』即今拉軍之戲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