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1.37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嚄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剛健的樣子。《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晉鄙嚄唶宿將,往恐不聽,必當殺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倨傲。通「傲」。《莊子.天地》:「雖以天下譽之,得其所謂,謷然不顧。」《新唐書.卷一八二.周墀傳》:「宿將暴謷不循令者,墀命鞭其背,一軍大治。」
固壁清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堅壁清野」。見「堅壁清野」條。01.《北齊書.卷二九.李渾列傳》:「而社客宿將多謀,諸城各自保,固壁清野。」 
鄰國之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鄰為壑」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以鄰為壑」原作「鄰國為壑」。戰國時魏人白圭,善於修築堤防、興修水利,為魏惠王所用。他曾經得意地說,他治水比上古時代的禹還厲害。孟子回答說:「你錯了!禹治水是讓水順著水道行走,把廣闊的四海作為水匯注的地方。今天你治水使用的方法是修築堤防,將本國的洪水導入鄰國,把它當成洩洪的水泊。這是有仁德的人所厭惡的。」後來「以鄰為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將困難和災禍推到別人身上。出現「以鄰為壑」的書證如宋.文天祥〈知潮州寺丞東岩洪公行狀〉:「公智慮深達,如宿將持重而規畫綿絡,不以鄰為壑也。」
胡藍之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太祖疑忌功臣,致胡惟庸、藍玉兩人謀叛,結果因而株連被殺者達四至五萬人,功臣宿將,至此殆盡,史稱為「胡藍之獄」。
建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建立德行或功業。《史記.卷七三.白起王翦傳.太史公曰》:「當是時,翦為宿將,始皇師之,然不能輔秦建德,固其根本。」《文選.班固.兩都賦序》:「道有夷隆,學有麤密,因時而建德者,不以遠近易則。」
讒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讒言離間他人。《晉書.卷一○一.劉元海載記》:「王渾、李憙以鄉曲見知,每相稱達,讒間因之而進,深非吾願,適足為害。」《新五代史.卷三二.死節傳.王彥章傳》:「而梁末帝昏亂,小人趙巖、張漢傑等用事,大臣宿將多被讒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