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3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去恩。《晉書.卷五五.潘岳傳》:「握權,則赴者鱗集;失,則散者瓦解。」《三國演義》第一○五回:「後叡因郭夫人,毛后失。」
辱若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受辱皆感到驚惶。語出《老子》第一三章:「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辱若驚。」形容患得患失的心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愛信任。《金史.卷一三一.宦者傳.梁珫傳》:「珫性便佞,善迎合,特見信。」《初刻拍案驚奇》卷七:「天寶末年安祿山豪橫,遠近憂之,玄宗不悟,信反深。」
若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意外受到愛,而感到驚喜不安。宋.蘇軾〈謝中書舍人啟〉:「蒙恩授前件官者起於貶所,未及期年,擢置周行,遽參法從,省躬無有,被若驚。」也作「受若驚」。
譁世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迎合世俗的言語行動來博取眾人的尊崇。宋.陸游〈曾文清公墓志銘〉:「然後士皆以公篤學力行,不譁世取為法。」也作「譁眾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度的恩。《後漢書.卷一五.李通傳》:「通思欲避榮,以病上書乞身。」《三國演義》第二九回:「孫策驍勇,與項籍相似,朝廷宜外示榮,召還京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愛。如:「他自小乖巧聽話,不僅在家中受,出外也是人緣甚佳。」
辱無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受辱皆不動心。指將得失置之度外。《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子期辱無驚,伯牙愈加愛重。」也作「辱不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求愛。《初刻拍案驚奇》卷六:「夫人生得明豔絕世,名動京師,京師中公侯戚里人家婦女,爭相罵的,動不動便道:『你自逞標緻,好歹到不得狄夫人,乃敢欺凌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高位者邀請的敬稱。《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今承召過來,卻又屢屢相覷,卻像有些委決不下的事,是什麼緣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