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9.11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董仲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達2000多年。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學體系。從而他提出了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論。 事蹟 漢代大儒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將中國帝王置於世界與宇宙的中心,是天上與地下間的樞紐。對下,帝王秉承天命,代天而治;對上,帝王為人世的代表, 承擔對上下四方祭祀的責任,遠古時領導者為大祭司政教合一的特色仍然存在。此說對帝王的吸引力是只要人民安居樂業,四時風調雨順,其政權便相當鞏固了。對儒者而言天人感應說最美妙之處是將人事時地皆聯繫在一起,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辛亥革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入主中國算起,則享國兩百六十八年而已。就整個中國歷史而言,自秦始皇統一中國(西元前221年),建立皇帝制度,實施專制君主以來,帝制綿延約兩千年。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孫中山、袁世凱英文關鍵字:Sun Yat-sen、Yuan Shikai 出處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253~254。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但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na Commedia)拉丁文論文《俗語論》(De Vulgari Eloquentia)政論文《帝制論》(Monarchia)義大利建築師特拉尼在墨索里尼執政期間曾接受但丁紀念堂的設計工作,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原本可以體現現代建築另一個新高潮的優秀建築最終流產了。資料來源:中文維基百科責任編輯:呂友仁
今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制時代稱當代的君主為「今上」。《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紅樓夢》第四回:「近因今上崇詩尚禮,徵採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
國不可一日無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統的帝制時代,國君是一國政權重心所繫,故用此語形容國君地位的重要。常用於老國君崩逝,新國君未立之前。
雲南起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四年袁世凱圖謀稱帝,蔡鍔赴雲南與唐繼堯共舉義,電袁取消帝制,並組護國軍,出兵入川屢敗袁軍,西南各省相繼響應,袁乃撤消帝制,憂恚而死,世稱此役為「雲南起義」。也稱為「護國之役」。
儲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制國家中被確定繼承皇位的人。
末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於衰亡的時期。[例]滿清是中國帝制的末世。
羅馬帝國(Roman Empir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月革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西元一九一七年俄國推翻沙皇,組織臨時政府,結束帝制統治。因事發時值俄曆二月,故稱為「二月革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