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5.56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輕飄、輕盈。《文選.何敬祖.雜詩》:「心虛體自輕,飄颻若仙步。」唐.杜甫〈覽鏡呈柏中丞〉詩:「起晚堪從事,行遲更覺仙。」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氏不敢將之收錄於結集,這段「鄉土文學論戰」余氏角色論點的歷史公案,《余光中傳》裡迴避不敢觸及,難道是心虛嗎?詩人要像戰士勇於面對昔日「光榮」的戰役。』張德本,〈歷史鐵證不容逃避!我為何抗議-{余}-光中〉,http://blog.libertytimes.com.tw/penland/2007/11/09/5469,2007年11月9日張貼。陳映真在2000年《聯合文學》雜誌九月號發表〈關於臺灣「社會性質」的進一步討論--答陳芳明先生〉一文,引用陳芳明《鞭傷之島》一書,余光中向王昇密告陳映真一事,質疑余光中在當年鄉土文學...
掃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眼珠很快的轉向各處看看。如:「他凌厲的眼光一掃射過來,我就心虛的低下了頭。」
斥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聲喝阻、威嚇或責罵。如:「他作賊心虛,聽到後面有人斥喝,嚇得拔腿就跑。」
便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就是、即是。南唐.馮延巳〈歸自遙.寒水碧江〉詞:「蘆花千里霜月白,傷行色,來朝便是關山隔。」《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你若不去,便是心虛;我們卻和你罷休不得。」
邵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性情”都能“深造曲暢,通達不惑”,而且“智慮絕人,遇事能前知”。北宋理學的另一位始祖程頤說他:“其心虛明,自能知之”。於是,他著書立說,撰寫了《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等著作共十餘萬言。邵雍對易經極有研究,開拓了「像數」學的領域,他「探跡索隱,妙悟神契,洞徹蘊奧,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邵雍繼承並發揚了陳摶的「周易先天圖說」朱震說:「陳摶以《先天圖》傳種放,種放傳穆修,穆修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朱熹則認為邵雍傳自陳摶,陳摶亦有所承傳:“邵子發明先天圖,圖傳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傳。”。邵雍說:道生一,一為太極;一生...
戰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驚懼或生病而發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六回:「夏作人此時心虛已經到了極點,一看見了,嚇得魂不附體,汗如雨下,不覺戰抖起來。」
三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天台宗對空、假、中三種禪觀的合稱。當修行者一再思惟、觀察一切現象都是由心虛構的,進而便處在很專注的狀況,在此之時,不見佛果可求,也不見眾生可度,是為空觀。在空觀的基礎上觀察一切現象,也能見、聞、覺知、能作種種分別,但在經驗上則如幻、如化,這是假觀,將空觀和假觀對立經驗統一是中觀。隋.智顗〈觀心論〉:「非蹤非疏非五分,三諦三觀在其中。」
忐忑不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神不寧。指因心虛或憂慮而不能安心。《文明小史》第二六回:「濟川被他們說得心中忐忑不定。」也作「忐忑不安」。
不自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侷促不安。如:「本來就心虛,又被別人一說,臉上的表情立刻變得很不自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