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平均恆星(小)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平均恆星日(mean celestial day)有24平均恆星時。一平均恆星時等於 0.9972695664 平均太陽時,亦等於一平均太陽時減 9.83 秒平均太陽時間。
平均恆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無窮遠處恆星之方向為參考座標,不考慮恆星之撓動,光行差及視差之影響下,地球在春分點(vernal equinox)時,地面觀測處連續二次經該恆星子午圈(meridian circle)之時間為平均恆星日。平均恆星日分為 24 小時,每小時 60 分,每分 60 秒。
  一平均恆星日等於 0.9972695664 平均太陽日,或等於一平均太陽日減 3 分 55.909 秒平均太陽時間。
恆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春分點之時角。
恆星時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恆星為基準,使用地球自轉而測得之時間,稱之為恆星時間。自格林威治(Greenwich)子午圈,向西沿赤道測至春分點所得之弧,即為恆星時間。換句話說,也就是由地球上觀測時,恆星通過格林威治子午線與春分點子午線之間隔時間。恆星時間若考慮地球之章動效應(nutation effect)而加以調整,則稱為平均恆星時間(mean sidereal time)。
恆星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我們觀測天空時,最容易讓我們感覺到的恆星(star)與行星(planet)的明顯差異是恆星彼此之相對位置似乎固定不變。也就是說,看起來恆星的位置好像不隨時間變化。這也就是為什麼至今一般大眾仍認為恆星是固定不動的星球。而事實上透過精密的觀測,恆星之間是有相對運動存在的,因此有些星坐(constellation)的形狀在幾百年內有著明顯的變化。恆星之間的相對運動即為恆星運動所造成,一般也直接稱此種相對運動為恆星運動。
  恆星運動首由哈雷(Halley)觀測發現,他在1718年發現大角星(Arcturus)與天狼星(Sirius)在天球(celestial sphere)上的位置分...
恆星慣性導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恆星的方位及距離,作為修正、輔助慣性導引的工具,換言之,如果恆星導引與慣性導引相輔相成,則為恆星慣性導引。
白塞爾恆星常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文觀測計算時,天文年曆所載之天體位置,由某年之平位置化為觀測年之平位置後,尚須化為觀測時之視位置,即赤經(α),赤緯(δ),並須加以觀測年初至觀測瞬間間之周日光行差、歲差、章動及自行等之改正,其化算可應用白塞爾公式:α=+(Aa+Bb)+(Cc+Dd)+E+δ=+(Aa`+Bb`)+(Cc`+Dd`)+上式之A,B,C,D及E值,名為白塞爾恆星數;a,b,c,d,a`,b`,c`,d`等為白塞爾恆星常數。,為觀測時瞬間未含短期章動項之視赤經、視赤緯。(Aa+Bb),(Aa`+Bb`)為因日月歲差及長期章動項之關係之赤經、赤緯變化。(Cc+Dd),(Cc`+Dd`)為因周日光行差之關係之赤經、...
恆星時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時角。
恆星動力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恆星彼此間相互吸引以及相對運動的動力學,稱為恆星動力學。由於萬有引力的作用,恆星通常以群體存在,從成對到巨大的星群均有。巨大的星群我們稱之為銀河或星河(galaxy)。在恆星動力學與銀河結構的研究領域,最常使用的座標系為銀河座標系(galactic coordinate system)。
平均恆星時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 mean celestial day。)假設用以觀測之無窮遠處恆星為完全不動之參考座標所定出之時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