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54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德害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為背理逆亂,違反正道之意;「害仁」為凶暴殘虐,滅絕天理之意。語見〔張子全書‧西銘〕:「違曰德,害仁曰賊,濟惡者不才,其踐形惟肖者也。」
  張載云:「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西銘〕),認為人之形體既為天地之氣所構成,故人原本應具有天地之性,即天地之理,但後天環境,常使私慾滲入天性中,致人世間有「德」之事發生。他強調天理與人慾之區別說:「燭天理,如向明,萬象無所隱;窮人欲,如專顧影間,區區於一物之中爾。」(〔大心篇〕)人若依循天理行事,如同點燭一樣,目光向前,但見一片光明,而萬物皆呈現眼前;而依循人慾行事,就好比目光向下,專注自己的影子,而看不見其他物...
逆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違反天道,背離常理。元.無名氏《抱妝盒》第四折:「只是劉太后懷嫉妒心腸,做這等逆天理的勾當。」也作「逆天違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惑亂、昏亂。《荀子.性惡》:「無禮義,則亂而不治。」《史記.卷七三.白起王翦列傳.王翦》:「王翦謝曰:『老臣罷病亂,唯大王更擇賢將。』」
2.指叛亂。晉.干寶《搜神記》卷六:「是時趙王亂,遂與六國反,外結匈奴以為援。」宋.王讜《唐語林.卷三.識鑒》:「臣恐一日有播越之禍,亂之患,莫不由此曲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誕而違背人情事理。《國語.周語下》:「於是乎有狂之言,有眩惑之明,有轉易之名,有過慝之度。」《三國志.卷二九.方技傳.管輅傳》:「輅曰:『與死人語,何所畏邪?』舅大怒,謂輅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違背倫常。《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爺爺青天在上,念小的焉敢倫胡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合情理,自相矛盾。《韓非子.五蠹》:「毀譽賞罰之所加者,相與繆也。」也作「謬」。
生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有關雜湊或散列(hash)儲存技術有名的機率判定,於1939年發表,即「若一個屋子有23個以上的人,則其中2個生日相同的機會大於二分之一。」以數學方式說:若有一個均勻的映射函數將23個不同的、屬於整數集的數映射到〔1,365〕時,2個數映射到同一位置的機率為0.5073(>0.5)。故可知利用散列儲存技術時查尋儲存器時難免發生碰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昏庸糊塗,不明事理,多指老年人。《兒女英雄傳》第一七回:「瞧瞧!你老人家可了不得了,可是有點子真悔了。」也作「背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違抗、不順從。《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可見叛之事,天道所忌。」也作「背叛」、「倍畔」。
違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違背天理倫常,指行為乖張暴戾。《明史.卷一六九.王直傳》:「今敵肆猖獗,違天理,陛下但宜固封疆,申號令,堅壁清野。」也作「違天逆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