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51.39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朝令暮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古字。收藏、隱藏。 (2) 繇役:舊時官府指派成年男子義務性的勞役,包括修城、鋪路、防衛鄉里、戍守邊疆等工作。繇,音|ㄠˊ,通「徭」,勞役。 (3) 亡:音ㄨˊ,同「無」。沒有。 (4) 送往迎來:形容人忙著應酬的情形。見「送往迎來」。 (5) 被:音ㄅㄟˋ,蒙受、遭遇。 (6) 賦斂:征收賦稅。
付諸一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殿中一切的富麗堂皇,卻帶給人們無窮的災難和不幸,使得人民敢怒不敢言,而統治者也更加地驕橫了起來。等到戍守邊疆的兵卒們一起義,函谷關被攻陷,項羽一來,放了一把大火,可憐這富麗的阿房宮就這樣化為灰燼了。所以後來指東西讓一把大火給燒光了,就叫作「付之一炬」。
東道主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晉國不損害秦國,還能從哪裡取得土地呢?」秦穆公聽了很高興,就和鄭國結盟,派了杞子、逢孫、楊孫在鄭國戍守,自己則撤軍回國了。後來「東道主」被用來泛指接待或宴請賓客的主人。
徭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官府指派成年男子義務性的勞役,包括修城、鋪路、防衛鄉里、戍守邊疆等工作。漢.鼂錯〈論貴粟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四時之間,無日休息。」《後漢書.卷四九.王符傳》:「聖人深知力者民之本,國之基也。故務省徭役,使之愛日。」也作「傜役」。
衛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衛戍守。如:「衛戍司令部」。
談笑自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態度自然的樣子。《明史.卷一九四.喬宇傳》:「宇嚴為警備,而談笑自如。時攜客燕城外,密察地險易,置戍守。」也作「談笑自若」。
駐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軍隊駐紮戍守。如:「駐軍邊防」。《三國演義》第一一回:「請玄德暫駐軍此邑,以保徐州,何如?」
狼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戍守邊境的軍隊,遇有緊急狀況,即焚燒狼糞燃起烽煙。後比喻戰爭、兵亂。唐.杜牧〈邊上聞笳〉詩三首之一:「何處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鳥沒狼煙。」《三國演義》第二一回:「既把孤身離虎穴,還將妙計息狼煙。」
謫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官吏因罪降職,流放戍守邊疆。《文選.賈誼.過秦論》:「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
防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守衛、守禦、戍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