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氣逆於喉。宋.陸游《南唐書.卷一三.劉仁贍列傳》:「朱元、朱仁裕、孫璘,皆降周,仁贍聞之,吭憤歎。」
2.比喻制其要害。明.葉憲祖《鷥鎞記》第一一齣:「怪得鯫生多倒顛,須知吭制人先。」
3.上吊、自縊。《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下》:「契丹差軍防護景延廣歸契丹,行至陳橋止宿,延廣吭而死。」
撫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致其死命。唐.盧照鄰〈窮魚賦〉:「拖鰭挫鬣,撫背喉,動搖不可,騰躍無由。」也作「拊背喉」。
吭拊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據其要衝,克敵制勝。參見「搤肮拊背」條。《前漢演義》第三三回:「萬一山東有亂,秦地總可無虞,這所謂吭拊背,纔可操縱自如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握手。彼此伸出手相互握住。例:開幕酒會項,市長同在場摎人客手問好。(開幕酒會上,市長跟在場的客人握手問好。)
攘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捲起衣袖,緊握手腕。形容憤怒、激動的樣子。宋.王楙《野客叢書.卷一五.不可為已甚》:「神龜之間,張仲瑀銓削選格,排抑武人,不使預清品,一時武人,攘袂腕,至無所泄其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握控制。如:「一國的經濟發展,要能獨立自主,不受到他國制,才有光明的前途。」《新唐書.卷一三○.列傳.宋慶禮》:「初,營州都督府治柳城,制奚、契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伏猛虎。如:「楊香,年僅十四歲,手無寸鐵,虎救父之行,令人感動。」《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李廣》:「力虎,射命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鐲。宋.洪邁《夷堅丙志.卷六.李秀才》:「生脫詵之銀臂,塗以津,亦置火中。」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變的、遺傳的、本能的需要,這些需要不僅僅是生理的,還有心理的,他們是人類天性中固有的東西,文化不能殺它們,只能抑制它們。人類的需要是以層次的形式出現的,由低級的需要開始,逐級向上發展到高級層次的需要。 當一組需要得到滿足時,這組需要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基本需要的特性定義為:缺少它會引起疾病;有了它不會得病;恢復它可以冶癒疾病;在某種非常複雜的、自由選擇的情況下,喪失它的人更願意去尋求它,而不是尋求其他的滿足;在一個健康人身上,它一般是不產生作用的,而是處於一種潛伏的狀態。在社會中有許多人,他們的各項基本需要只可能滿足...
摩頂放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戰國時期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學說主張,以期能對治理國政有所幫助。而戰國時候,楊朱的貴己學說和墨子的兼愛學說恰巧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孟子》書中就很清楚要地指出了兩人思想的差別。孟子說:「楊子主張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樣微小的東西而對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愛主張,卻是一種平等之愛,縱使是磨禿了頭頂,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會奮不顧身地去做。」後來《孟子》原文中的「摩頂放踵」,就用來比喻捨己救世,不辭勞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