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69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合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調和音調的高低、旋律。《周禮.春官.大師》「大師執同律以聽軍聲而詔吉凶」句下漢.鄭玄.注:「兵書曰:『王者行師出軍之日,授將弓矢,士卒振旅,將張弓大呼,大師吹律合音。』」
如荼如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勢攻,雞鳴乃定。既陳,去晉軍一里。昧明,王乃秉枹,親就鳴鐘鼓、丁寧、錞于振鐸,勇怯盡應,三軍皆譁釦以振旅,其聲動天地。 〔注解〕 (1) 吳王:夫差(?∼西元前473),春秋時吳國國君。因父闔閭為越王句踐所敗,乃將句踐囚禁於會稽,以報父仇。後率兵會諸侯於黃池,與晉國爭霸。句踐乘虛而入,殲滅吳國,夫差自刎而死,在位二十三年。 (2) 昏乃戒:傍晚時進入警戒狀態。昏,傍晚。戒,防備。 (3) 秣馬食士:餵給馬匹糧草,供給軍士飯食。秣,音ㄇㄛˋ,餵牲口。 (4) 服兵擐甲:拿著武器,穿著盔甲。擐,音ㄏㄨㄢˋ,穿著。 (5) 係馬舌:把馬舌勒住,不讓馬發出聲音。係,通「繫」。 (6) 出火...
中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仲秋。指秋季第二個月。《周禮.夏官.大司馬》:「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陳。」
秋毫不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南朝梁.元帝《金樓子.卷一.興王篇》:「振旅長途,號令清嚴,所過秋毫不犯,信賞分明,士卒咸思盡命。」
淵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鼓聲。《詩經.小雅.采芑》:「伐鼓淵淵,振旅闐闐。」《三國演義》第二三回:「衡穿舊衣而入,遂擊鼓為漁陽三撾,音節殊妙,淵淵有金石聲。」
闐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形容車馬隊伍聲勢浩大。《詩經.小雅.采芑》:「伐鼓淵淵,振旅闐闐。」《文選.左思.蜀都賦》:「車馬雷駭,轟轟闐闐。」亦可比喻為盛大的樣子。唐.薛逢〈上白相公啟〉:「飛龍在天,雲雨闐闐。」
伐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擊鼓,指出兵征討。《詩經.小雅.采芑》:「顯允方叔,伐鼓淵淵,振旅闐闐。」漢.班固〈兩都賦〉:「駢部曲,列校隊,勒三軍,誓將師。然後舉烽伐鼓,申令三驅。」
中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夏季的第二個月。《周禮.夏官司馬.大司馬》:「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陳。」
獻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戰後凱歸將俘虜獻於宗廟的儀式。《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秋七月丙申,振旅愷以入於晉,獻俘受馘,飲至大賞。」《隋書.卷二.高祖紀下》:「三軍凱入,獻俘於太廟。」
裹尸馬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馬革裹屍」之典源,提供參考。 #《東觀漢記.卷一二.馬援列傳》援振旅京師,賜車一乘。援曰:「方今匈奴1>、烏桓2>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3>,以馬革裹尸4>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耶?」故人孟冀曰:「諒為烈士,當如此矣。」 〔注解〕 (1) 匈奴:秦漢時北方的游牧民族。 (2) 烏桓:古代民族之一。本屬東胡,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餘眾退保烏桓山(今熱河省境內),因以為號。漢獻帝建安年間,徙居內地,與漢人融化。或作「烏丸」。 (3) 邊野:邊遠的地方,指戰場。 (4) 尸:死人的軀體。「尸」同「屍」。〔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