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觸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碰觸。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我則怕刀尖兒觸摸輕丈剺了你手,樹葉兒隄防打破我頭。」元.仇州判〈陽春曲.窄弓弓怕立蒼苔冷〉曲:「窄弓弓怕立蒼苔冷,小顆顆宜踏軟地兒行,風幃中觸摸著把人蹬。」
耳邊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斷家私》:「看官們,或是有弟兄沒弟兄,都不關在下之事,各人自去摸著心頭,學好做人便了。正是:善人聽說心中刺,惡人聽說耳邊風。」
放寬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心、放心。《文明小史》第三○回:「因此籌了一筆正款上兌,約摸著一兩年間,就可以選出來的,於是放寬了心。」
摸棱兩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模稜兩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舊唐書》的記載,蘇味道是唐初趙州欒城人,年輕時和李嶠都以擅長文辭而出名,當時的人因此合稱他們為「蘇李」。雖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場上打滾,還擔任過宰相的重要職務,但是他的處事態度含混,曾經對人說:「處理事情時,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見和主張,萬一出了錯,才不會因為判斷錯誤而受到責備,這就像摸著稜角的兩端,不置可否才好。」人們因此,幫他取了個「蘇摸稜」的外號。後來「模稜兩可」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以比喻處理事情的態度含混,不表示明確的意見或主張。
托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突然。《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出》:「爹娘不聽這句話,萬事俱休;才聽此一句話,托地兩行淚下。」《水滸傳》第五回:「打鬧裡,那大王扒出房門,逩到門前,摸著空馬,樹上折枝柳條,托地跳在馬背上。」也作「霍地」。
摩頂受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父用手摸著要求出家者的頭,並為之授戒。《西遊記》第八回:「菩薩方與他摩頂受戒,指沙為姓,就姓了沙。」也作「摩頂受記」。
盲人行動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料 (一)獨立行動有別於其他行動法,獨立行動是視覺障礙兒童自己獨自行走,所以為了安全起見,他們必須摸著牆壁或用手遮住頭等身體部位來保護身體。例如在公園中行走,用手遮住頭部可避免頭被樹枝搓傷,而導盲磚則可以幫助他們行走。 (二)人導法是由他人來輔助視覺障礙兒童前進,如果兩個人的高度差不多的話,輔助者在前面,視覺障礙兒童退後半步,用左手握住輔助者的右手臂。因為我們習慣靠右行走,若有來車較不會撞到視覺障礙兒童。退後半步則有幾個原因,利如輔助者可能不小心絆倒,絆倒前可趕快甩開視覺障礙兒童的手,以免視覺障礙兒童跟著絆倒。又如上樓...
扶牆摸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扶摸著牆壁,沿著牆壁走路。《負曝閑談》第二○回:「一路扶牆摸壁,回到自己房中,在自己的床上躺下。」
堂屋裡掛草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不是話。話音諧「畫」。堂屋裡本當掛畫,今掛草薦,所以說不是畫。用來罵人胡說八道。《儒林外史》第五四回:「瞎子聽了半天,聽他兩人說的都是堂屋裡掛草薦──不是話,也就不扯勸,慢慢的摸著回去了。」
摩頂受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父用手摸著要求出家者的頭,並為之授戒。《水滸傳》第四回:「長老用手與他摩頂受記,道:『一要皈依三寶,二要歸奉佛法,三要歸敬師友,此是三歸。』」也作「摩頂受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