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4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穀倉、糧倉。元.鄭光祖《老君堂》第四折:「中原清宴賀昇平,幸倉廒滿盈。」《喻世明言.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真個廒多積粟,囊有餘錢,放債使婢。」
重利盤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利放債,進行剝削。如:「他專做重利盤剝的勾當。」《紅樓夢》第一○六回:「你父親所為固難勸諫,那重利盤剝究竟是誰幹的?」
放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借錢與人收取利息。《紅樓夢》第二四回:「但只一件,你我作了這些年的街坊,我在外頭有名放帳,你卻從沒有和我張過口。」也作「放債」。
青黃不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青黃不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北宋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為相,推行名為「青苗法」,俗稱「青苗錢」的財政新政。政府在每年農家經濟拮据時,分兩次貸款給農民。正月貸而夏還,五月貸而秋還,還本時納二分利息,以免受高利貸剝削,也可增加政府收入。歐陽修上書反對新法,認為此法是向人民放債取利。他在文章中具陳施行青苗錢不當的地方,他認為:「夏季的糧食錢在春天發放,剛好是新穀還沒成熟,存糧又已吃完的時候,雖然不是每一戶人家都缺少糧食,但也有糧食不夠的,這還可以說是惠政。可是在麥子成熟、戶戶不缺錢糧的五月發放,就算不得『救濟困乏』,簡直就是向人民放債取利!」後來「青黃不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
總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成、成全。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一折:「你那艙裡還好,順便帶些私貨,是我總承你,你還不知哩!」《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當初是你每眾人總承我這樣好主顧放債,本利絲毫不曾見面,反又要我拿出銀子來。」也作「總成」。
青黃未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青黃不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北宋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為相,推行名為「青苗法」,俗稱「青苗錢」的財政新政。政府在每年農家經濟拮据時,分兩次貸款給農民。正月貸而夏還,五月貸而秋還,還本時納二分利息,以免受高利貸剝削,也可增加政府收入。歐陽修上書反對新法,認為此法是向人民放債取利。他在文章中具陳施行青苗錢不當的地方,他認為:「夏季的糧食錢在春天發放,剛好是新穀還沒成熟,存糧又已吃完的時候,雖然不是每一戶人家都缺少糧食,但也有糧食不夠的,這還可以說是惠政。可是在麥子成熟、戶戶不缺錢糧的五月發放,就算不得『救濟困乏』,簡直就是向人民放債取利!」後來「青黃不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
放印子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高利放債。本息逐日分償,蓋印以記之,故稱為「印子」。就債權方面稱為「放印子錢」。債務方面稱為「打印子」。
放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放債。花,利息。《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其田足值萬金,自不消說。毛烈放花作利,已此便宜得多了。」
生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債生利息。宋.洪邁《容齋五筆.卷六.俗語放錢》:「今人出本錢以規利,入俗語謂之放債,又名生放。」元.鍾嗣成〈罵玉郎過感皇恩採茶歌.祖宗積德合興旺〉曲:「錢財廣盛根基壯,快斡旋,會儹積,能生放。」
放京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出仕京官,因上任前需送禮給上司,因此往往得借錢以應付開銷,故稱這種借銀放債的為「放京債」。《醒世姻緣傳》第一回:「那些放京債的人,每日不離門纏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