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雙首長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閣總理下解散國會(6)任命憲法委員會主席及部分委員(註2)(二)總理職權總理由掌握國會半數以上席次之政黨領袖擔任。依憲法其具下列之權力:(1)需向國會負責(2)負責政府行動、國防及保障法律之遵守,可行使規章制定權,任命官員。(3)總理簽署之法案必要時須經由相關部長之副署(4)不得兼任國會議員 參考書目註1:彭懷恩(2001):《政治學概論》,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頁195-198。註2:張台麟,《法國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八十四年,頁6-7。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雙首長制英文關鍵字:hybrid syste...
衝突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構內,當權利和利益回饋的制度被建立時。可能來自於於任何一個建立其結構或取得利益的特殊個體或團體(例如政黨,基金會等等)。第三,革命。社會結構的變動發生於競爭的衝突之間而不是經由適應來完成。它常是突然且意外的,伴隨大幅的變革創新而不是緩慢演變。
寡頭鐵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寡頭鐵律(Iron law of oligarchy)是一項政治學和社會學理論,由羅伯特·米契爾斯提出。 內容 寡頭鐵律是指當科層體制發展越龐大時,權力有越向高層、少數人集中的傾向。多數的主要決策是由極少數人所制定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組織內的民主機制形同虛設。羅伯特·米契爾斯觀察歐洲各社會主義政黨的黨內生態,提出下列論點:組織不論多民主,最後決定全都只在少數幾人手中。領導人產生方法越不民主。領導人越來越執著權力。領導階層生活方式布爾喬亞(資產階級)化,和一般民眾脫鉤。領導階層思想行為保守化。
垃圾桶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機的掌握變得非常重要。即使是行政部門本身,其參與決策的人員也是有流動性的,最明顯的例子可能就是因政黨輪替,或行政院各部會首長的更迭或內閣的改組,導致所謂「人存政舉,人亡政息」,這種情形在台灣政局是常常見到的。 *(三) 垃圾桶決策模式垃圾桶模式認為,如具有上述三項特徵的組織,其決策常常決定於四股力量(streams,或譯成”流”):問題 (problems)、解決方案 (solutions)、參與人員(participants)、和決策的機會 (opportunities)(Cohen, March & Ol...
違憲審查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違憲審查制度的申請主體:(一) 中央或地方機關(二) 立法委員各級法院之法官(三) 人民、法人或政黨等皆屬之 我國違憲審查制度的申請客體依據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中之相關規定為法律或命令,然實務上實以漸擴張至判例、公懲會案例、最高法院決議等。(註2) 參考書目註1:謝明祐,<立法事實的違憲審查之研究>,2012。註2: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2011年9月五版,頁163-173。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違憲審查制度
從眾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選人,從而增加他們真的勝出的機會。舉例而言,如果在一個無法被驗證的民意調查中,透過非正當的手段提高某政黨的民意調查。那麼信任此民意調查的中間選民會認為該政黨的獲選機率高而將自己的票投給該政黨。如此一來,若是該信任該民意調查的中間選民數量在一定的比例以上,有可能因此影響選舉的結果。 社交從眾行為和性別沒有差異從眾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當一個人的行為被接受和認同,他會產生巨大的成就...
顧全大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顧慮整體的利益,使不受損害。《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一回:「然而要顧全大局呢,也有個無可奈何的時候。」
西瓜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f」這個片語,直譯為「在…的衣尾上」,意為「依靠…的幫助」。這是因為在美國的政治環境中,贏得總統的政黨通常也會得到國會中多數席次。換而言之,議員即是「在總統的衣尾上」(依靠總統的幫助)。 情況 特別在接連舉辦的選舉,如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各州初選中,假如有某幾位候選人被看好而獲得頭幾場初選時,則可以獲得大量的政治捐款,使得其優勢更加明顯最後即獲勝選。 新聞「西瓜效應」一詞,在新聞媒體首次出現應為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來源請求],此次選舉,在野的國民黨直接以超過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席次擊敗執政的民進黨,...
利益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量,以達到上述各項目的。環保人士成立環保團體,也是希望透過組織的運作,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最常拿來和政黨作比較的,就是利益團體所關注的多半是局部性而非全面性的議題,他們也不會推出候選人參加競選,但可能會支持特定的政黨或候選人,藉以達到影響政府決策之目標。 相關理論根據多元論的看法,民主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社會。沒有多元化的團體,民主政治就無法繼續存在。只有透過團體之間的競爭,方能確保民眾之需求受到政府的重視。在多元社會中,由於民眾所擁有或追求的利益相當...
1917年俄國革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導蘇聯。 共產國際1919年俄國在莫斯科創立第三國際,以俄國為中心,團結一些想以行動改變社會的改革派政黨,而成立於19世紀的歐洲個社會黨業被邀請與會。它們當時被分為兩派:一派決定加入第三國際即是共產黨;另一派拒絕加入,但仍保留社會主義政黨的名稱。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尼古拉二世、 布爾什維克、列寧、 史達林英文關鍵字:Nicholas II of Russia、Bolshevik、Vladimir Lenin、Joseph Stalin 出處朱明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