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40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省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鄉探望父母或其他尊親。《大宋宣和遺事.元集》:「宋江告官給假,歸家省親。」《三國演義》第一五回:「策敢借雄兵數千,渡江救難省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吟誦、誦讀。如:「唸書」、「唸經」、「唸咒」。《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我天天唸佛,又念救苦救難的高王觀世音經。」
靈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靈驗有感應。《西遊記》第六回:「話表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自王母娘娘請赴蟠桃大會,與大徒弟惠岸行者,同登寶閣瑤池。」《初刻拍案驚奇》卷六:「弟子有恨在心,望菩薩靈感報應則個。」
死裡逃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非常危險的情況中脫身。[例]這次他能死裡逃生,全靠救難人員的協助。
菩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梵語bodhisattva的音譯,全名為「菩提薩埵」,意譯作覺有情。其義有二:一、專指成佛前的悉達多太子。《修行本起經.卷下》:「菩薩見此眾生品類,展轉相吞,慈心愍傷,即於樹下得第一禪。」二、指具備自利、利他的大願,追求無上覺悟境界,並且已證得性空之理的眾生。菩薩所覺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羅漢之上。《佛說十地經》卷二:「菩薩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捨意樂已,為欲救拔一切有情,轉更訪求世出世間諸利益事。」《初刻拍驚案奇》卷八:「弟子虔誠拜禱,伏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使夫妻得相見。」
據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為事物運作所依憑的地點。[例]救難小組以山屋為聯絡據點,全面展開搜救工作。
悲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救苦救難的心來觀察眾生的痛苦。《妙法蓮華經》卷七:「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
搜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搜尋探求。[例]在救難隊的全力搜索下,終於將摔落山谷的遊客全數救出。
囚首垢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髮散亂,滿臉汙垢,像囚犯一樣。形容儀容不整、骯髒的樣子。如:「遠遠來了個囚首垢面的老乞丐,行人見了紛紛走避。」也作「囚首喪面」。
慈航普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助人脫離苦海。如:「觀音大士慈航普渡,救苦救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