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簡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我國政府文職官員的官等等級,等級在特任之下,薦任之上。
巴夏禮(Sir Harry Smith Parke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擔任文職的官員。
筆帖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譯自滿洲語。其初為文職的賜名。康熙時,各部院衙門皆置筆帖式,有繙譯、繕本、貼寫等名目,掌翻譯滿漢章奏文籍等事。有七品、八品、九品之分。
朝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代官吏文職五品以上、武職四品以上、翰林及五品以上命婦,穿戴公服時所佩掛的串珠。狀如念珠,但形制較複雜。共計一百零八顆,其中包括四顆大珠,左右上下各一枚,前三後一,背後的大珠底下垂有一組玉飾,稱為「背雲」。朝珠的兩邊附有三串更小的珠子,稱為「紀念」。根據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朝珠所用的珠子和縧色都有區別。《文明小史》第一回:「他來是便衣短打,我們這邊一個個都是補掛朝珠。」
未識一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不識字或毫無學問。參見「不識一丁」條。《明史.卷一八○.王瑞傳》:「文職有未識一丁,武階亦未挾一矢。」
宣議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唐代設置宣義郎,為散官。宋代因襲設置。明制若由吏員出身而封為文職正七品官,則作宣義郎。清改為宣議郎,制度與明代相同。
右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武官。因朝官班次,皆文職居左,武職居右,故稱為「右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