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90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朗的地方。《集韻.上聲.養韻》:「塽,地高明處。」
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明處射來的槍容易及時躲開,暗中射來的箭卻難以提防。常比喻公開的攻擊容易對付,而暗中的攻擊比較難以提防。元.無名氏《獨角牛》第二折:「孩兒也,一了說明槍好躲,暗箭難防,我暗算他搬將過來,則一拳打倒那廝。」也作「明槍易趓,暗箭難防」、「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明鎗容易躲,暗箭最難防」、「明鎗容易躲,暗劍最難防」、「明鎗易躲,暗箭難逃」。
離鄉避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離鄉背井」之典源,提供參考。 《古尊宿語錄.卷三七.鼓山先興聖國師(神晏)和尚法堂玄要廣集》古人道,西天一段事,總被今時人埋沒,卻覓個出頭處不得。更有老宿道,大唐國內,盡是一隊滅胡種賊。即者便是。人家男女,乍入叢林,何處會得?聞舉經舉論,便刺頭入裡許,念言念句。便遇著這般底,便是殺人賊。是汝一人半人猶可在,惑賺他多少人家男女,千生累劫披枷帶鎖,於自己事轉疏轉遠。如今奉勸諸兄弟,大丈夫漢,一等是離鄉涉1>井,訪道尋師。為自己事,也須眨上眉毛,著些子精彩,於親躬事有辨明處。 〔注解〕 (1) 涉:徒步渡水,此指遠行。
暗順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由明處進入暗處一段時間後,網膜對光線的靈敏度漸增,因而微光的環境亦能看見,這種現象稱為「暗順應」。也稱為「暗適應」。
暗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祕密的地方。如:「人在暗處,你在明處,要小心防備。」
披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披上氅裘。《晉書.卷八四.列傳.王恭》:「恭美姿儀,人多愛悅,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嘗披鶴氅裘,涉雪而行,孟昶窺見之,歎曰:『此真神仙中人也!』」清.鄧廷楨〈水龍吟.關河凍合梨雲〉詞:「披氅重來,不分明處,可憐煙水。」
明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處射來的槍,比喻公然、公開。如:「他的言語如明槍似的往我身上飛來。」
明中捨去暗中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明處用掉、暗中又得到。《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八:「都念道:『明中捨去暗中來』,真叫做:『今朝那管明朝事!』」
湯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置在灶頭上,用於燒熱水的罐子。《水滸傳》第三一回:「武松卻望燈明處來。看時,正是廚房裡。只見兩個丫嬛,正在那湯罐邊埋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