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9.22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秋收冬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秋天收割穀物,冬天貯藏糧食。後被喻為一年的農事。《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孤本元明雜劇.三化邯鄲.第一折》:「這力田呵,春耕夏耨,秋收冬藏,無飢寒之憂,何為不樂?」
朝令暮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朝令夕改」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鼂錯〈論貴粟疏〉(據《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引)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春耕夏耘,秋穫冬臧1>,伐薪樵,治官府,給繇役2>;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亡3>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來4>,弔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復被5>水旱之災,急政暴(虐)〔賦〕,賦斂6>不時,朝令而暮改。當具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責者矣。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操其奇贏,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梁)...
勞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活動身體。《莊子.讓王》:「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息。」
徭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官府指派成年男子義務性的勞役,包括修城、鋪路、防衛鄉里、戍守邊疆等工作。漢.鼂錯〈論貴粟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四時之間,無日休息。」《後漢書.卷四九.王符傳》:「聖人深知力者民之本,國之基也。故務省徭役,使之愛日。」也作「傜役」。
米食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可耕地僅占總面積15%,在有限的環境,中國人以「順應天時,愛惜土地,尊敬生命」的生活智慧,發展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業技術與文明。除此,中國人配合節氣變化,衍生出連綿循環的歲時節慶,並在節日按傳統習俗,以米製成各式各樣的米食糕餅點心,敬天地、拜祖先祈求護佑,使勞苦終歲的人們豐富了生活的滋味,更進一步與生命禮俗、歲時節慶相結合。在傳統生命禮俗中,嬰兒出生的第三天,以「麻油雞酒」及「油飯」祭祖及贈送親友,稱為「三朝洗兒油飯香」。嬰兒滿月當天,外公家要送「頭尾」(嬰兒從頭到腳的飾物)及米作的紅圓仔,表示祝賀小嬰兒一...
秋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秋季農作物的收成。《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西遊記》第一五回:「每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日,各辦三牲花果,來此祭社。」也作「秋成」。
獻曝之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穿。縕黂,音ㄩㄣˋㄈㄣˊ,破麻衣,用亂麻作絮的冬衣。二者皆亂麻。○暨:音ㄐㄧˋ,至、及。○東作:謂春耕。泛指農事。*東作西成:猶言春種秋熟。○廣廈:寬廣高大的房屋。○隩室:暖室。隩,音ㄩˋ,通「燠」,溫暖。○綿纊狐貉:用細絲綿和狐、貉皮毛作成的衣裘。纊,音ㄎㄨㄤˋ,新絲綿絮。貉,ㄏㄜˊ。狐貉,亦作「狐狢」,指狐、貉的毛皮製成的皮衣。○顧:回首、回頭看。○暄:音ㄒㄩㄢ,溫暖。○富室:猶富家,富戶。指錢財多的人家。○鄉豪:鄉里中的富豪或有權勢的人。○蜇:ㄓㄜˊ,毒蟲叮刺,蟲類刺人。刺痛、刺傷。○哂:ㄕㄣˇ,微笑;譏笑、嘲笑...
野人奏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野人獻曝」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冬天只有填著亂麻的冬衣可以穿著勉強過冬,到了春耕時,就獨自曬太陽取暖。他不知道天下有寬廣大廈和暖室可住,也不知道有絲綿袍和皮裘可穿。於是回頭跟妻子說:「曬太陽的溫暖,沒有人知道;我如果把這個方法獻給國君,一定會得到重賞。」同鄉的富人聽了告訴他說:「從前有個人把野菜推薦給有錢人吃,有錢人吃了以後,不是嘴巴覺得刺痛,就是肚子受害。大家譏笑他,罵得那人慚愧不已。你就跟他是同一類的人!」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野人獻曝」,用來比喻平凡人所貢獻的平凡事物。
斥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瞭望敵情的碉堡。清.曹貞吉〈滿庭芳.太華垂旒〉詞:「何年月,剷平斥堠,如掌看春耕?」
冬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冬季裡儲藏收成的農作物。《西遊記》第一五回:「每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日,各辦三牲花果,來此祭社,以保四時清吉,五穀豐登,六畜茂盛故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