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假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半落葉喬木。全株富含白色乳汁。枝條具環狀托葉痕,被毛。單葉,互生;長橢圓形至菱狀長橢圓形;長15~20cm、寬5~10cm;基部淺心形;全緣或波狀緣,幼時常具粗齒緣;兩面被毛茸。花單性,雌雄異株。隱花果球形或梨形,熟時橙紅色。
小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呈枇狀,螺塔低小。殼外表由縱細肋和橫細肋交織成細布紋雕刻。殼為淡褐色,上具淡色橫帶紋,帶上有紫褐色斑。水管發達。殼口彎月狀,內面淡紫色。無口蓋。
武威山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8-15 cm,寬1.5-3 cm,先端常漸尖或鈍。

似海梅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剪口形的殼體,前端大於後端,前緣爲半圓弧形,後緣有鼻頭狀的尾板, 尾板邊緣有緣剌。臍壘大而圓,周圍圍繞有顆粒,後背側及下腹緣刻有蟲狀花紋及魚籠形的突出。殼體爲剪口形,前端大於後端,背緣與腹緣傾斜直伸。前緣爲半圓形的脊稜,有細小的緣剌,內緣溝寬廣深陷。後緣爲豬嘴形,有顯著的緣鋸齒,內緣面寬廣、低下。後背緣角有一眼晶體,突出顯著,橢圓形。殼表的臍壘大而圓,圍繞有大顆粒,後端並有蟲狀組織參雜其間。後背側火山口形構造不發達。一個三角形的山兵列於後緣的下側。
假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半球形至不規則角狀,2–10厘米寬,有時會互相融合形成更大病斑,棕色具有深色邊界。於葉片上下表皮皆會產孢,但主要於葉片下表皮。子座發達,可達90微米寬,半球形至長型,突出,由多個大棕色細胞組成。無二級菌絲。分生孢子梗中等至密集叢生,淺橄欖棕色,筆直或彎曲狀,寬度不一致,頂端截型或圓錐狀圓滑,具分隔及膝狀彎曲,無分支,10–30×2.5–4微米;孢子痕未增厚。分生孢子半透明,圓筒狀或窄倒棍棒狀,筆直至中等彎曲,3–10個分隔,平滑,頂端略鈍或鈍狀,基部倒棍棒狀截型,20–70×2–2.5微米。孢子痕未增厚。
瘤節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形為蠕蟲狀,體長約165微米,背盾板葉微小,背剛毛瘤位於背盾板後緣,背剛毛向後伸展,雌性蓋表面具有縱脊,羽爪單型、五裂。
花球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貝殼外形因酷似枇或胡瓜,故名枇螺或胡瓜螺。螺塔不甚明顯,但體螺層甚為膨大;殼表為淺咖啡色,上有紫色或褐色的不規則花紋,故名為花球枇螺;殼口呈現微紫色,無口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稀疏。如:「寥若晨星」。晉.周祗〈枇賦〉:「望之冥濛,即之疏寥。」《文選.謝朓.京路夜發詩》:「曉星正寥落,晨光復泱漭。」唐.李善.注:「寥落,星稀之貌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纖柔、不夠堅強。如:「柔弱」、「弱不禁風」。唐.杜甫〈田舍〉詩:「櫸柳枝枝弱,枇樹樹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枇」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