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8.88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戲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演員、戲劇等演出的舞臺。[例]剛才鑼鼓喧天,原來是廟口戲臺上正在演出歌仔戲
哭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歌仔戲中文戲的重要唱腔曲調。多用於悲傷場面,主要是以臺灣各地的地方小調為基礎而加以變化,故種類繁多。如宜蘭哭、艋舺哭、臺南哭、正哭調、反哭調等。
育英國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度班級人數最多的約為25人。學校現在發展多元社團,包含直排輪、直排輪舞龍、擂鼓、烏克立立、手工藝、歌仔戲、書法等。學校網站育英國小位置:育英國小位置各項社團活動各項活動
本土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發展的趨勢逐漸朝向與本地固有的文化型態相結合。如:「在一片本土化聲中,歌仔戲的藝術成就又逐漸被人重視了。」
唱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演唱戲曲。[例]為了還願,他請了歌仔戲團唱戲謝神。
都馬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歌仔戲中重要曲調。原名為「什碎仔」。民國三十七年由廈門都馬班劇團傳入臺灣。曲調十分自由,一句由三字至十三字皆可,隨劇情發揮,句數可多可少。宜用於敘事或抒情。
採茶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江南各省的地方戲劇。最早出現於江西省南部九龍地區,隨後流傳於閩、粵一帶的客家地區,成為客家戲曲的代表,俗稱為「打採茶」。由小型的三腳採茶戲,吸收歌仔戲等地方戲曲的內容而發展成大型採茶戲。唱腔仍以客家山歌、民謠小調為主,內容多為歷史故事或民間傳奇等,深具地方特色。簡稱為「採茶」。
明華園歌劇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著名歌仔戲團。由陳明吉先生創辦於民國十九年,為一家族劇團。目前由總團長陳勝福領軍明華園戲劇總團,旗下共有天、地、玄、黃、日、月、星、辰等八個子團與四個協力團隊,是臺灣最具規模的表演藝術團隊,成名的劇目有《濟公活佛》、《父子情深》、《八仙傳奇》、《白蛇傳》、《貓神》、《蓬萊仙島》等。
薌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福建漳州地方一帶的歌仔戲。因漳州又名薌江,故稱為「薌劇」。
地方戲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方言及地方色彩、風土人情的戲曲。如:「歌仔戲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戲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