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17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歸殊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的相同,而所經的途徑不同。語本《易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比喻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效果或目標一致。《文選.嵇康.琴賦》:「其餘觸類而長,所致非一,同歸殊途,或文或質。」也作「殊方同致」、「殊途同歸」、「殊塗同歸」、「殊塗同會」、「殊塗同致」、「殊塗一致」、「殊路同歸」、「殊致同歸」、「異途同歸」、「異路同歸」。
殊路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01.《史記.卷二三.禮書》:「蓋受命而王,各有所由興,殊路而同歸,謂因民而作,追俗為制也。」02.漢.桓寬《鹽鐵論.利議》:「諸生對冊,殊路同歸,指在崇禮義,退財利,復往古之道,匡當世之失,莫不云太平。」 
異途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01.漢.桓寬《鹽鐵論.論儒》:「聖人異塗同歸,或行或止,其趣一也。」02.晉.陸機〈思親賦〉:「天步悠長,人道短矣,異途同歸,無早晚矣。」 
殊方同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01.《隋書.卷七五.儒林列傳序》:「考其終始,要其會歸,其立身成名,殊方同致矣。」 
殊塗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塗,通「途」。「殊塗同歸」即「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01.晉.葛洪《抱朴子.外篇.任命》:「或運思於立言,或銘勛乎國器,殊塗同歸,其致一焉。」 
異路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01.《文子.精誠》:「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異路而同歸,末世之學者,不知道之所體一,德之所總要,取成事之跡,跪坐而言之,雖博學多聞,不免於亂。」02.《淮南子.本經》:「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異路而同歸。」 
同歸殊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01.《易經.繫辭下》:「《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02.《漢書.卷九九下.王莽傳》:「贊曰:『……昔秦燔《詩》《書》以立私議,莽誦《六藝》以文姦言,同歸殊塗,俱用滅亡。』」 
殊塗同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01.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故君子百行,殊塗而同致,循性而動,各附所安。」02.宋.范仲淹〈天道益謙賦〉:「取類而信,如江海之潤下;殊塗同致,若鬼神之福謙。」 
殊塗一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01.《晉書.卷六九.刁協傳》:「夫大道宰世,殊塗一致。萬機之事,或異或同,同不相善,異不相譏。」 
殊轍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轍,車途。「殊轍同歸」猶「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01.宋.朱熹〈滄州精舍告先聖文〉:「張爰及司馬,學雖殊轍,道則同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