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流通古書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通古書約〕,清曹溶撰。曾溶字潔躬,又字秋岳,號倦圃,浙江秀水人。明崇禎丁丑進士,仕至御史。入清歷六部侍郎、廣東布政使。著有〔靜惕堂集〕,〔靜惕堂書目〕。
  曹溶富於藏書,〔池北偶談〕書中曾云:「秋岳好收藏宋元人文集,有靜惕堂書目。所載宋集,自〔柳開河集〕以下凡一百八十家;元集自耶律楚材〔湛然集〕以下凡一百十有五家。」曹氏因歎歷代典籍散佚極速,乃作〔流通古書約〕一書,期以簡便之法,引起藏書家之迴響,以表章散帙為己身之任。曹氏所謂簡便之法大要有二:一為互相傳鈔有無;一為將未經刊布者壽之棗梨,廣為刊刻。如此期能使古書廣為流通
資料分類流通頻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被統計資料的特點,將被統計的當代流行通用語料庫抽樣所得的文字資料,分別歸類後,在各分類領域中,統計所得的中文字(詞)流通頻度。
中文字元流通頻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中文字(詞)頻率統計中,由當代流行通用之語料庫抽樣所得的文字資料中,每一個中文字(詞)的使用次數占其中文字總次數的比率。
流通服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圖書館為了讓讀者能在最適當的時間、地點,以個人喜歡的方式來看書,或綜合幾個地方的藏書一併比較研究,所以有資料外借的流通服務,以達到圖書館五律中所說「圖書是為使用的」(Books are for use)之宗旨。流通服務主要辦理圖書資料的外借和歸還,書庫架位秩序及整潔之維護,相關紀錄之保存,催書函之發送,逾期罰款,破損、遺失之賠償,流通統計報告,以及館際互借等業務。為達圖書資料之有效使用,參考性書籍、教師指定參考書、現期期刊及報紙、珍善本及手稿和其他不適合外借的資料只限於館內閱覽,不予外借;並且規定各類讀者及各項資料的外借期限。至於書庫維護,必須每天定時將歸還圖書上架、新到館圖書上架、適當移...
流通部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閱覽工作是圖書館服務讀者的基本項目,閱覽工作的內容可分館內閱覽、館外出借以及館際互借等,其中圖書出借是館內閱覽的延長服務,也是圖書館最為一般大眾熟悉之服務。圖書館皆設有流通部門負責圖書流通業務,多隸屬於閱覽單位之下,執行圖書出借及紀錄維持的工作。
  圖書出借服務最早起源於18世紀英格蘭及歐洲大陸之流通圖書館(Circulating Libraries),由書商或讀者群建立,類似於今日所謂的出租館藏(Rental Collections)。到了1850年,由於圖書館館藏量大增、讀者增多,僅館內閱覽並不能滿足讀者的需要,圖書流通成為各公共圖書館的必然趨勢,流通部門亦應運而生。
明見紀錄流通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見紀錄流通系統,顧名思義是一種可見的登記檔,在辦理借書時流通員要先核查明見式登記檔,以確定該讀者是登記的借書者;由於使用明見登記檔來核驗讀者的身分,所以不用借書證。明見紀錄流通系統通常有兩種,一是丹苛圖書館供應社(Demco Library Supplies)發展的系統,另一是雷明頓蘭德的圖書館局(Library Bureau Division of Remington Rand)發展的系統,兩者的流通手續十分相似。借書時,若採用丹苛系統,借書人報出自己姓名,流通人員從明見記錄檔上找出該名字的閱覽證號碼,並代為填在書卡上。若採雷明頓蘭德法,書卡由借書人簽字,再交給流通人員核對明見紀錄檔,...
照相流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照相流通法的原始構想來自蕭氏(Ralph R. Shaw)。1940年他在蓋瑞公共圖書館(Gary Public Library)裝置一臺顯微流通紀錄的照相機,簡化並改進圖書館的例行業務,省錢省力。後來也有照在一般相紙上的,不需用閱讀機即可查閱。此法的基本原則有4:(1)同時照下3種資料:書籍資訊、連續號碼的處理卡和借書證;(2)紀錄保存在照相底片或印像正片上;(3)書籍歸還時,從書中取出有連續號碼的處理卡依號碼排檔;(4)排檔的處理卡中漏掉任何一號,表示此卡仍在外借的書中,可查閱底片或正片,找出借書人的姓名及地址等資料。
  借書時,讀者將書和借書證交給流通臺,館員打開機器開關...
流通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哈羅德圖書館員辭典及參考書〕(Harrod's Librarian's Glossary and Reference Book)為流通制度所下的定義是:保存外借圖書紀錄的方法。每個圖書館都有一套流通制度,〔富來報告〕(Fry Report)發現,在美國各公共圖書館中所採用的流通制度,至少有23種;但可大致分為兩種主要類型:書卡(Book Card)制和處理卡(Transaction Card)制。
  美國公共圖書館最早使用的外借圖書紀錄法是:在每天的紀錄本上填上作者、書名、借閱人姓名等資料;這種笨拙的方法,很浪費讀者時間,然而在南北戰爭以前,大多採用此法。後來在主日學校開始用...
布朗流通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895年,美國圖書館學會出版部祕書,曾任波士頓圖書館館員的Nina E. Browne發明一種流通制度。每一位讀者由館發給與圖書館規定一次可外借圖書冊數相等數量的書卡袋或封套,在袋上註明讀者姓名、地址及登記號碼。當讀者從圖書館借出一本書時,就在書後的到期單上蓋上到期戮,然後把書卡從書中抽出,插入一個書卡袋中,每袋只放一張書卡,按照到期日期排列,同一日期再做借出圖書的索書號、作者或書名順序排檔。還書時,先翻看書後到期單上的還書日期,順著日期導卡找到這個日期,再找到借書人的書卡袋,抽出其中的書卡,插回原書的書後袋中,該書卡袋還給讀者,就完成還書手續。
  布朗流通制度的優點是手續簡...
流通統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圖書館學會流通統計委員會(ALA Committee on Circulation Statistics)建議應保存所流通資料的紀錄,做為圖書館記錄的一部分;這些每月、每年的各種流通資料紀錄也成為年度行政報告的重要內容。這些數字對圖書館行政人員做決策時,很有幫助:(1)知道那些主題範圍的書被讀者使用;(2)那些主題的資料用的最多,應增加採購;(3)評估圖書館的服務目標是否達成。
  依藍乾章在〔圖書館經營法〕一書中的分法,流通統計有以下兩種:(1)流通日記;(2)流通紀錄簿。
  流通日記可分為圖書、資料及其他統計3部分。圖書依圖書館所採用的圖書分類法(如杜威法、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