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漢賊不兩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三國蜀漢。賊,三國曹魏。漢賊不兩立指蜀漢與曹魏不能同時並存。語出三國蜀.諸葛亮〈聞孫權破曹休魏兵東下關中虛弱上言〉:「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比喻誓不兩立,不共戴天。《歧路燈》第六七回:「惟有杜氏一個,直如天上敵國一般,心中竟安排下『漢賊不兩立』的主意,怎不怕煞人。」
出師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了國家,決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深刻地表現了諸葛亮對國家的忠心耿耿。其中有“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經常為後人引用。南宋謝枋得《文章軌範》引用安子順之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有學者認為《後出師表》並非出自諸葛亮之手。陳壽修《三國志》時未收錄《後表》。裴松之注《三國志》時,引用《漢晉春秋》的說法,《後出師表》並沒有收錄《諸葛亮文集》之中,而是出於東吳張儼的默記,這顯然不合常理。而且,《後出師表》內容與正史亦有出入,如「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
忠肝義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赤膽忠心,見義勇為。宋.辛棄疾〈水調歌頭.白日射金闕〉詞:「千古忠肝義膽,萬里蠻煙瘴雨,往事莫驚猜。」元.無名氏《射柳捶丸.楔子》:「忠肝義膽扶王業,立國安邦作柱石。」
并日而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公務繁忙,無暇飲食。三國.蜀.諸葛亮〈聞孫權破曹休魏兵東下關中虛弱上言〉:「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得偏全于蜀都。」
偏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建王朝失去中原地區而偏處於部分領土,稱為「偏安」。《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
綿綿瓜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綿綿,連續不斷。瓞,小瓜。綿綿瓜瓞指周朝開國的歷史如瓜瓞般歲歲相繼不絕,至太王遷岐地,才奠定了王業。語出《詩經.大雅.綿》:「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後用來祝頌子孫繁衍昌盛。晉.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詩:「夏殷既襲,宗周繼祀,綿綿瓜瓞,六國互峙。」
北轍南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擴充,動詞。尊,提昇,動詞。 (13) 數:音ㄕㄨㄛˋ,屢次。 (14) 王:指稱霸天下的王業
可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令人欣喜。《文選.張衡.東京賦》:「登聖皇於天階,章漢祚之有秩,若此,故王業可樂焉。」《文選.陸機.文賦》:「伊茲事之可樂,固聖賢之所欽。」
坐而待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短兵器。〔參考資料〕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據《諸葛亮集.文集.卷一》引)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彊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待亡,孰與伐之?是故託臣而弗疑也。
北轅適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擴充,動詞。尊,提昇,動詞。 (13) 數:音ㄕㄨㄛˋ,屢次。 (14) 王:指稱霸天下的王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