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2.21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發音部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輔音時,發音器官形成阻礙的部分,就是發音部位。如ㄅ、ㄆ、ㄇ等發音部位是雙脣,故稱為「雙脣音」。發音部位通常包括雙脣音、脣齒音、舌尖音、舌面音等。
聽力障礙兒童的特殊訓練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表情和隻體動作,以幫助聽力障礙兒童理解。 三、說話前已述及聾子就是啞巴的觀念是錯的。聽力障礙兒童的發音器官並沒有問題,所以沒有理由說他們不會說話。只要給予訓練,聽覺障礙兒童仍有許多會講話的。 四、聽能訓練是對重聽兒童施予聽能訓練,重聽兒童還有殘存聽力(residual hearing),若加以訓練的話可以聽得更好。例如聽到鳥叫聲時,他可能聽得不是很清楚,若告訴他這是鳥叫聲,以後他在聽到時就知道這是甚麼聲音了。聽過聽覺訓練,他們可以聽懂更多聲音。 五、 溝通法聽障兒童之溝通方式大致可分為三大類,以下簡略說明之:1. 口語...
弱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一種由發音器官緊張度減弱所產生的音變現象。例如「來了」不念ㄌㄞˊ ㄌㄧㄠˇ,而念ㄌㄞˊ .ㄌㄜ,或如「歷史」的「史」雖保留三聲,但重音在「歷」上,以致「史」的發音變得較弱而模糊。
除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音發音過程最後的階段。成阻、持阻後,將發音器官所形成的阻礙排除,恢復原來的靜止狀態,或轉成下一語音的發音狀態。如唸d時,舌尖離開齒背,發p時,雙脣被氣流衝開等。
閃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變相的顫音。發音時,富有彈性的發音器官輕微的顫動一次所發出的音。如美洲部分地區發very[veri]中的〔r〕,由舌尖向齒齦輕輕一閃而出。
音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音的強弱程度。參見「音強」條。
送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音學上發塞音或塞擦音時,在發音器官除阻後,吐出強的氣流,稱為「送氣」。
不送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塞音或塞擦音時,在發音器官除阻後,並無氣流吐出者,稱為「不送氣」。也稱為「不吐氣」。
塞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輔音發音方法。發音時,發音器官受阻後緊閉,瞬間除阻,使氣流自口中迸出所形成的聲音,如國音中之ㄅ、ㄆ、ㄉ、ㄊ、ㄍ、ㄎ等。也稱為「塞音」。
持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輔音發音過程的中間階段。為發音時阻礙作用的持續,是發音器官形成阻礙到恢復正常狀態之前的階段。如發[p]音時,從雙脣緊閉到張開之前,肌肉持續緊張,口腔完全閉塞的階段,即為持阻階段。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