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42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迎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相背
掠影浮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浮光掠影」之典源,提供參考。 ※清.馮班《鈍吟雜錄.卷五》滄浪云:「不落言筌,不涉理路。」按:此二言似是而非,惑人為最。夫迷悟相覺,則假言以為筌;邪正相背,斯循理而得路。迷者既覺,則向來之言還歸無言;邪者既返,則向來之路未嘗涉路,是以經教紛紜,實無一法可說也。此在教家已自如此,若教外別傳則絕塵而奔,誠非凡情淺見所測,吾不敢言也。至於詩者,言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詠歌之,但其言微,不與常言同耳,安得有不落言筌者乎?詩者,諷刺之言也,憑理而發,怨誹者不亂,好色者不淫,故曰:「思無邪!」但其理元或在文外,與尋常文筆言理者不同,安得不涉理路乎?滄浪1>論詩,止是浮光略影2>,如...
浮光略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浮光掠影」之典源,提供參考。 ※清.馮班《鈍吟雜錄.卷五》滄浪云:「不落言筌,不涉理路。」按:此二言似是而非,惑人為最。夫迷悟相覺,則假言以為筌;邪正相背,斯循理而得路。迷者既覺,則向來之言還歸無言;邪者既返,則向來之路未嘗涉路,是以經教紛紜,實無一法可說也。此在教家已自如此,若教外別傳則絕塵而奔,誠非凡情淺見所測,吾不敢言也。至於詩者,言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詠歌之,但其言微,不與常言同耳,安得有不落言筌者乎?詩者,諷刺之言也,憑理而發,怨誹者不亂,好色者不淫,故曰:「思無邪!」但其理元或在文外,與尋常文筆言理者不同,安得不涉理路乎?滄浪1>論詩,止是浮光略影2>,如...
霄壤之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如天地般相差極遠,極為不同。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一三.醉吟先生》:「而善惡智愚,相背絕遠,何啻霄壤之殊也!」也作「霄壤之別」。
八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書體名。為秦代隸體的一種筆法,相傳為王次仲所創,說法多種,常見的有:一、言八宜訓背,筆勢左右分布相背,有如八字。見清.包世臣《藝舟雙楫.論書一.歷下筆譚》。二、有以二分似隸,八分似篆,介於篆隸之間,故稱為「八分」。見《雅俗稽言.卷三二.字學.八分》引《書苑文姬說》。也稱為「八分書」、「分書」。
投井下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游戲相徵逐,詡詡1>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2>,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3>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愧矣! 〔注解〕 (1) 詡詡:融洽的樣子。詡,音ㄒㄩˇ。 (2) 背負:背棄負心。 (3) 引手:伸手。
游光掠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浮光掠影」之典源,提供參考。 ※清.馮班《鈍吟雜錄.卷五》滄浪云:「不落言筌,不涉理路。」按:此二言似是而非,惑人為最。夫迷悟相覺,則假言以為筌;邪正相背,斯循理而得路。迷者既覺,則向來之言還歸無言;邪者既返,則向來之路未嘗涉路,是以經教紛紜,實無一法可說也。此在教家已自如此,若教外別傳則絕塵而奔,誠非凡情淺見所測,吾不敢言也。至於詩者,言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詠歌之,但其言微,不與常言同耳,安得有不落言筌者乎?詩者,諷刺之言也,憑理而發,怨誹者不亂,好色者不淫,故曰:「思無邪!」但其理元或在文外,與尋常文筆言理者不同,安得不涉理路乎?滄浪1>論詩,止是浮光略影2>,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乖舛、相背。漢.賈誼《新書.卷四.匈奴》:「使上下踳逆,天下窾貧。」
乘危下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游戲相徵逐,詡詡1>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2>,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3>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愧矣! 〔注解〕 (1) 詡詡:融洽的樣子。詡,音ㄒㄩˇ。 (2) 背負:背棄負心。 (3) 引手:伸手。
下井投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游戲相徵逐,詡詡1>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2>,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3>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愧矣! 〔注解〕 (1) 詡詡:融洽的樣子。詡,音ㄒㄩˇ。 (2) 背負:背棄負心。 (3) 引手:伸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