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台北市立松山家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台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六十年八月成立廣告設計科,同年七月將松山路六五五號校門拆除,新建福德街十五號現有校門。民國六十六年興建商業大樓,連地下室五層供商業實習之用,且於六十九年八月接受行政院國軍退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和委託代辦綜合商業科高商實驗班,一、二、三年級各設一班。民國七十五年二月一日,汪校長乾文先生退休,台北市政府令派市立萬華國中校長劉玉春先生接任,而為因應近代經濟社會潮流,工商企業人力之需求,於七十五年增設國際貿易科,七十六年設立會計事務科。鑒於商業經營的基層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乃於民國七十七年學年度...
皮影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的皮影戲團都在高雄市大社、彌陀一帶,有東華皮影戲團、復興閣皮影戲團、永興樂皮影團、合興皮影戲團、福德皮影戲團等。最著名的師匠張德成(1920~1995)繼承父業,並致力於改良皮影戲,更曾赴日本、美國表演。(同註1) 參考書目註1. 施翠峰、施慧美,《臺灣民間藝術》,(臺北市:五南,2012二版),頁218~222。註2. 席德進,《台灣民間藝術》,(臺北市:雄獅,1996十版),頁22~23。
伯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福德正神的別稱。參見「福德正神」條。
臘八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臘八日時,用雜米豆果所煮成的稀飯。起源於佛教,傳說釋迦牟尼在這一天成道,因此佛教寺院每逢這一天煮粥供佛,後通行於民間。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十二月》:「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也稱為「佛粥」、「福德粥」、「福壽粥」。
五方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寺院供奉的五尊佛。中央是毗盧遮那佛,象徵理智不二;左邊第一位為南方寶生佛,象徵福德;第二位是東方阿閦佛,象徵覺性;右邊第一位是西方阿彌陀佛,象徵智慧;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如來,象徵事業。也稱為「五智如來」。
土地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社神。中國祀土地神極為普遍,無論里社、陌路阡頭,皆有土地公廟。以其造福鄉里,施德萬民,故也稱為「福德正神」。
育英國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宜蘭縣蘇澳鎮育英國小民國三十五年二月設立馬賽國民學校新華分班,並借用福德廟上課。民國四十二年奉令升格為馬賽國民學校新華分校,由賴錦田老師兼分校主任,仍借用福德廟上課。民國四十八年五月一日奉令獨立為宜蘭縣蘇澳鎮育英國民學校,由張厚貢先生任首屆校長。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奉令正名為宜蘭縣蘇澳鎮育英國民小學。成立至今天屆五十一年,去年舉辦校慶運動會,相關網址如下:50周年校慶運動會因為少子化及社區發展關係,成為12班的中小型學校,班級人...
白毫之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人的飲食、衣物。僧侶沾佛陀無量福德之光,得以充備無憂,因此稱其享用的物品為「白毫之賜」。
濟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他人安全的通過水域。佛教以苦海比喻輪迴,所以使他人脫離輪迴苦海也稱為「濟度」。《雜阿含經》卷三六:「橋船以濟度,造作福德舍,穿井供渴乏,客舍給行旅,如此之功德,日夜常增長。」也作「濟渡」。
犬儒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前三八○年,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弟子安諦斯提尼斯(Antisthenes)在雅典成立的哲學派別。倡言福德合一,有德即幸福,以簡單的物質生活自甘,藉苦行達於主善,人嘲之為「犬儒學派」。也稱為「西尼克學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