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9.67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饕餮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商周青銅器上常見的紋飾。紋樣象徵古代傳說中一種貪食的凶獸──饕餮的面形。其特徵是僅雕有動物的顏面,圓眼突出,常以浮雕出的扉棱為顏面的鼻,並作卷曲的眉和耳。多襯以雲雷紋。西周後期以後逐漸失去主題紋飾的突出地位,常用作器耳或器足的紋飾。也稱為「獸面紋」。
夔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盛行於商和西周前期的青銅器紋飾。夔是傳說中一種近似龍的動物,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有的夔紋已發展為幾何圖形化的裝飾。
蟠虺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虺,一種毒蛇。蟠虺紋指青銅器上像蟠屈小蛇的紋飾
華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華麗的紋飾。《漢書.卷二二.禮樂志》:「被華文,廁霧縠,曳阿錫,佩珠玉。」三國魏.繁欽〈弭愁賦〉:「整桂冠而自飾,敷綦藻之華文。」
銅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用銅鑄成的鼓,鼓腔中空無底,兩側有銅環耳,鼓面和鼓身多半有精緻的紋飾。此種打擊樂器流行於大陸地區廣西、廣東、雲貴、湖南、四川等少數民族地區。
蟠虯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虯,一種有角的小龍。蟠虯紋指古器物上像虯蟠屈的紋飾
服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君臣服裝上,表示官階身分的紋飾。根據古書上記載,虞舜時代,參酌更早於虞的典章制度,用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彞、藻、火、米、黼、黻等十二種花紋作為紋飾,用在君臣的服裝上。後來歷代都仿行,故稱為「服章」。《左傳.宣公十二年》:「君子小人,物有服章。」晉.杜預.注:「尊卑別也。」
重環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青銅器紋飾。由略呈橢圓的環組成紋帶,環有一重、二重或多重,環的一端為角狀。通行於西周中、後期。
古器物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古代器物的形制、紋飾、時代以及用途等的學問。早期稱為「金石學」。
青銅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銅錫合金製作的器物。主要指先秦時期以青銅製成的各種器物,包括工具、兵器、食器、酒器、銅鏡等。形製紋飾精美,為世界工藝史上所罕見。多刻有銘文,具有史料價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