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4.7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舟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濟世的良臣。《書經.說命上》:「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
採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受他人的意見。《後漢書.卷三○下.郎顗傳》:「宜採納良臣,以助聖化。」元.楊梓《霍光鬼諫》第一折:「採納賢良,選用忠良。」
悖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違反正道、犯上作亂。《禮記.樂記》:「於是有悖逆詐偽之心,有淫泆作亂之事。」《儒林外史》第七回:「良臣良佐,忽為悖逆之人。」
聲名狼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但秦始皇駕崩後,胡亥繼位,聽信趙高的讒言,命令蒙毅自殺。蒙毅對傳命的使者說:「從前秦穆公殺了三位良臣,判處百里奚以不應得的罪名,所以得到『繆』的諡號(諡法:「傷人蔽賢曰『繆』」。後通作「穆」。);秦昭襄王殺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這四個國君,都犯了錯殺重臣的過錯,而遭到天下人的非議,被視為昏君,因此『籍於諸侯』。請好好考慮,千萬別濫殺忠良!」但是使者知道胡亥的心意,所以還是把蒙毅殺了。司馬貞看了《史記》,對「籍於諸侯」作了註解:「惡聲狼籍,布於諸國。」就是說那些昏君濫殺忠臣的惡名,遍布各國。後來「聲名狼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名聲非常惡劣。主於「狼藉」一詞,見於...
搖脣鼓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鼓動嘴脣與舌頭。比喻搬弄是非。《莊子.盜跖》:「搖脣鼓舌,擅生是非。」《孤本元明雜劇.東籬賞菊.第二折》:「聽不上搖脣鼓舌絮叨叨。正良臣佞士難同爵。」也作「鼓舌搖脣」、「鼓脣搖舌」、「搖吻鼓舌」。
史可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完淳曾說過:「史道鄰清操有餘而才變不足。」「用兵將略非道鄰所長。」;鄭廉說「為人廉謹無大略,特治世之良臣,遇變則信國、疊山儔耳。其於駕馭籠絡,應機濟變,非其所長」 作品偶成逸興豪情豈易降,試評今古有誰雙?   近來學得持雌訣,鎮日無言獨對江。 著作後人收集了史可法的著作,編成「史忠正公集」資料來源:網路
彥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學優美的賢士。《三國志.卷二七.魏書.徐邈等傳.評曰》:「徐邈清尚弘通,……皆掌統方任,垂稱著績。可謂國之良臣,時之彥士矣。」唐.劉禹錫〈魏生兵要述〉:「余為書殿學士四年,所與居皆鴻生彥士。」
二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十六人。《左傳.襄公十一年》:「凡兵車百乘,歌鍾二肆,及其鎛磬,女樂二八。」
2.少女十六歲。唐.白居易〈秦中吟.議婚〉:「見人不斂手,嬌痴二八初。」《警世通言.卷一一.蘇知縣羅衫再合》:「老夫有一末堂幼女,年方二八。」
3.陰曆每月十六日。南朝宋.鮑照〈翫月城西門解中〉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
4.上古時期的幹才,即八元、八愷的合稱。參見「八元」、「八愷」條。《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列傳》:「幸二八之選虞兮,喜傅說之生殷。」《魏書.卷六○.列傳.韓麒麟》:「顯宗曰:『臣聞君不可以獨治,故設百官以贊務。陛下齊蹤堯舜,公卿寧非二八之儔。』」
5.佛教上指密教以十六數表圓滿無盡,故稱為「二八」。唐.迦才〈淨土論序〉:「然則二八弘規,盛乎西土。」
息鼓偃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偃旗息鼓」。見「偃旗息鼓」條。01.明.何良臣《陣紀.卷二.奇正虛實》:「乃息鼓偃旗,反前為後,似奔不奔,似驟不驟,勢似出伏,敵必可售。」 
高步通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位高官顯。《晉書.卷一○六.石季龍載記》:「朕聞良臣如猛獸,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也作「高步雲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