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1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節肢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由許多環節組成的無脊椎動物。通常體節的兩側有一對附肢,附肢有關節,以利運動。體表由表皮所分泌形成的外骨骼構成,除保護內部器官外,還能防止水分散失,使其適應陸地的生活。外骨骼每隔一段時間便蛻皮一次,新分泌的外骨骼柔軟富有彈性,可容身體伸縮。昆蟲綱、甲殼綱、蛛形綱、脣足綱等均屬之。
脫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部分動物脫去舊殼的成長過程。如:「金蟬脫殼」、「螃蟹脫殼」。
2.去掉植物果實或種子的外殼。如:「稻穀收成後要先乾燥才能脫殼。」
石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幼蟲都生活在水裡,以水藻和岩石碎屑為主要食物。石蠅的腹部也長了一對尾絲,大約需要五年時間以及三十次的蛻皮才能發育成成蟲,通常是在仲冬或早春才會離開水面。 短尾石蠅因為短尾石蠅的體色呈褐色,所以有時又稱褐石蠅。短尾石蠅有著又細又黑的身體,是歐洲十分常見的石蠅種類,主要出現在水流湍急的溪流、泉水附近,常分布於北半球。大部分都會在春夏兩季羽化、交尾及產卵。幼蟲的體色為暗褐色,身上有刺也有毛。大都以植物碎屑和藻類為主要食物,有些甚至會食用葉子。(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石蠅英文關鍵字: common stoneflies 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蝗的幼蟲。形體似成蟲而略小,頭大,有翅芽,經五、六次蛻皮,發育為成蟲。常成群吃稻、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
三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蠶自出生至成蛹,蛻皮三次。蛻皮時,不食不動,呈睡眠狀態,稱為「三眠」。唐.李白〈寄東魯二稚子〉詩:「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醒世恆言.卷一八.施潤澤灘闕遇友》:「北蠶三眠,南蠶俱是四眠。眠起飼葉,各要及時。」
蠶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蛻皮時,不食不動,其狀如眠,故稱為「蠶眠」。唐.包何〈和程員外春日東郊即事〉詩:「幾處折花驚蝶夢,數家留葉待蠶眠。」
家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一種在家庭中常飼養的昆蟲。幼蟲呈灰白色,吃桑葉,蛻皮四次,吐絲做繭,變成蛹,蛹變成蠶蛾。成蛾在交尾產卵後即死去。幼蟲所吐的蠶絲為紡織的重要原料。
蝗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蝗蟲的幼蟲。狀似成蟲而翅短、體小、頭大。經過四、五次蛻皮後變為成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