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20.19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漆器或雕鏤器物的表面,嵌上各種磨薄的殼做為裝飾,稱為「鈿」。宋.蘇籀〈欒城先生遺言〉:「公聞以鈿作茶器者。凡事要敦簡素,不然天罰。」也作「甸」。
旋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裝置在船上或飛機上的推進器,是由動力推動的葉片所構成。也稱為「槳」。
龍宮翁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龍宮翁戒出現於古生代寒武紀,距今約五億七千萬年至四億九千萬年前; 繁盛於中生代,而由新生代開始漸趨絕跡。在民國57年開始陸續有漁船在東沙群島、釣魚台、台灣海峽撈獲活體,故可稱之為「活化石」。其主要特徵為殼口有一道裂縫,罅裂達殼底周圍之一半。口蓋比殼口大,殼呈黃色帶火焰色彩,直徑約10-23公分。
絲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一種常見的緊固件。為圓錐形或圓柱形金屬桿,桿上有紋者,與固著物體以紋原理相囓合,兩者相互作用,有扣緊或傳遞力量的功能。也稱為「絲」、「釘」。
鸚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軟體動物,有殼的頭足類。介殼為旋狀,層尖處屈曲如鸚鵡嘴,故名,殼乳白色,有青綠斑,內有光,澤如真珠,大者受二升,可製為酒器。
詮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詮釋旋概念係德國哲學家嘉達美(Hans-Georg Gadamer, 1900~)以理解的先前結構為基點,參酌詮釋循環概念,強調存理解過程中,透過主體與文獻典籍之辯證互動,不斷地以旋式展出理解者更寬廣的理解視野之過程。
  詮釋循環是修辭學中之古老問題,主要在討論詮釋、理解時,文獻典籍整體與部分之間的互動關係。傳統詮釋學一直從方法論之觀點加以探討,並認為此乃詮釋學中難以解決之棘手問題。詮釋循環一詞,論者多認為是史萊爾瑪赫(F.D.E. Schleiermacher, 1768~1834)首先提出,並用以說明理解之過程。他認為文獻典籍有其獨存之意義,理解過程必須遵從詮釋循環進行...
吹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比喻宣說佛法,令佛法廣被,流傳久遠。唐.張說〈為留守作賀崛山表〉:「吹法而朝玉帛,乘瑞象而會天人。」
2.比喻誇口說大話。如:「他又在大吹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物名。嵌線科法屬。生活於海洋中的軟體動物。殼壁很厚,表面有瘤狀突起。分布於加勒比海、印度洋和太平洋。殼高可達四十公分。
2.用海殼做成的號角或樂器。古代軍隊用以指示進退,僧道齋醮做法事亦多用之。
3.比喻佛法。因聲勇猛,可以遠聞,引喻佛法雄猛,廣被大眾。《妙法蓮華經》卷一:「吹大法,擊大法鼓。」
4.比喻說大話。如:「每次大夥聚在一起,他就開始大吹法,吹噓他去過多少地方。」
Melogale moschata (Gray , 1831)
體較白鼻心為小,吻長而突出,體色灰褐到黑褐色,腹部顏色較淡,尾巴蓬鬆,腳短,額前有一大塊黃白斑,頰部亦有白斑,頭後部往兩肩部到背部中央有一長白色縱帶。頭軀幹長33~43公分,尾長14.5~23公分,體重1~3公斤,具肛門腺。
印度東北到中國大陸中部、中南半島北部、海南島、台灣。
棲息在雜木林與草生地,白天躲在地道或岩縫中,晨昏或入夜後外出覓食,雜食性,食物包括昆蟲、蚯蚓、兩棲與爬蟲類、陸生貝類、小鳥、小獸或其屍體;幼獸於5~6月出生,每胎1~3仔。鼬獾在台灣廣布全島平地至2,000公尺的區域,是台灣產食肉目動物中,攻擊力最弱者。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貂科(Family Mustel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殼呈圓錐形,黑褐色,殼很薄,口吻寬長,觸角長而細,眼有柄,位於觸角基部,腹足寬大,善於吸附他物。雌雄異體,胎生,產於淡水中,肉可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