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8.55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蝥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吃禾稼的害蟲。比喻敗類、禍害的意思。《左傳.成公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闕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帥我蝥賊以來,蕩搖我邊疆。」也作「蟊賊」。
必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倘若、如果。《文選.枚乘.上書諫吳王》:「必若所欲為,危如累卵,難於上天。」唐.杜甫〈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詩:「必若救瘡痍,先應去蟊賊。」也作「若必」。
螟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種吃稻苗的害蟲。《詩經.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稺。」唐.孔穎達.正義:「食心曰螟,食葉曰螣。」《幼學瓊林.卷四.鳥獸類》:「麒麟騶虞,皆好仁之獸。螟螣蟊賊,皆害苗之蟲。」
根盤節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盤根錯節」。見「盤根錯節」條。01.宋.陸九淵〈與楊守書〉其三:「積弊宿蠹,殆難驅除,猾吏豪家,相為表裡,根盤節錯,為民蟊賊。」 
昏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監、閹人。《詩經.大雅.召旻》:「蟊賊內訌,昏椓靡共。」唐.陳子昂〈漢州雒縣令張君吏人頌德碑〉:「我有聖帝撫令君,遭暴昏椓惸寡紛,民戶流散日月曛。」
罪惡如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犯罪行累積如山一般。比喻罪惡既多且重。《新唐書.卷一一七.吉頊傳》:「俊臣誣殺忠良,罪惡如山,國蟊賊也。」《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嚴嵩父子恃寵貪虐,罪惡如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