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3.33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繼晷焚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纂言者必鉤其元。貪多務得,細大不捐4>。焚膏油以繼晷5>,恆兀兀6>以窮年:先生之於業可謂勤矣。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於既倒:先生之於儒,可謂有勞矣。……」 〔注解〕 (1) 六藝:儒家的六經。指詩、書、易、禮、樂、春秋。 (2) 披:翻閱。 (3) 百家之編:諸子百家的典籍。 (4) 細大不捐:大小兼容並收,皆不拋棄。見「細大不捐」。 (5) 焚膏以繼晷:膏油,燈油,此指燈燭。晷,日光。 (6) 兀兀:音ㄨˋ ㄨˋ,勞苦不息的樣子。
廣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大的場地。《文選.張衡.西京賦》:「臨迥望之廣場,程角之妙戲,烏獲扛鼎,都盧尋橦。」唐.劉言史〈觀繩伎〉詩:「泰陵遺樂何最珍,綵繩冉冉天仙人,廣場寒食風日好,百夫伐鼓錦臂新。」
蚩尤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技藝。秦漢間人相傳蚩尤鬢髮如劍,頭上長角,與人相鬥則以角人。故民間以此為戲,演出者頭戴牛角,而相互觸。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今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戴牛角而相,漢造角戲,蓋其遺製也。」
跳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傳統雜技表演。表演時將幾把小劍,順序拋向空中,然後一一用手接住,周而復始,不使落地。唐.陳鴻《東城老父傳》:「角萬夫,跳劍尋橦,蹴球踏繩,舞於竿頭者,索氣沮喪,逡巡不敢入。」
爭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人相撲的遊戲。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角》:「角者,相撲之異名也,又謂之爭交。」元.無名氏《獨角牛》第三折:「我在這露臺上,跌打相搏,爭交賭籌,二年無對手了。」也稱為「角」、「相撲」。
踏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繩索。即今所見的走綱絲。唐.陳鴻《東城老父傳》:「角萬夫、跳劍、尋橦、蹴球、踏繩,舞於竿顛者、索氣沮色,逡巡不敢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