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8.02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元好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被稱為神童。宣宗貞祐二年(1214年),蒙古軍陷秀容城,避兵鄰縣陽曲北山。興定五年(1221年)進士及第。曾任國史院編修、南陽令、尚書省左司員外郎等職。正大八年(1231年)蒙古軍包圍汴京,圍城期間任尚書省掾,五月在亂離中攜友人幼子白樸,北渡黃河。金朝滅亡後,被元政權長期拘管於聊城(今屬山東),由聊城移居冠氏(今山東冠縣),編有《東坡樂府集選》、《唐詩鼓吹》,並致力於保存金朝文化,編成金詩總集《中州集》10卷、《金源君臣言行錄》、《壬辰雜編》等。晚年回到家鄉,築「野史亭」,致力於保存金代文獻。1257年卒於獲鹿(在今...
科舉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原因。由於進士科特重詩賦,應試的士子往往把自己的作品裱成一卷,在京師遍謁名人,希望得到他們的揄揚。進士及第,至為光彩,當時人稱之為「登龍門」,新科進士會於長安東南遊覽聖地的曲江,稱為「曲江會」,有時黃帝還登樓觀看,達官貴人也往往在這天挑女婿,以至曲江一帶車馬填塞,熱鬧非常。進士及第後,當官要通過吏部考試。吏部考「身、言、書、判」,就是看體貌、言詞、書法和文辭是否優長,四方面都合格,才授與官職。未能通過吏部考試,只能擔任地方長官的幕僚,再由長官向朝...
探花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進士及第者初宴於杏園,選年紀最小者為探花使,到宋代則稱為「探花郎」。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六:「進士及第後,例期集一月,……又選最年少者二人為探花,使賦詩,世謂之探花郎。自唐以來,牓牓有之。」
楊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幼是個神童,博覽強記,太宗雍熙元年(984年),十一歲受宋太宗召試,授秘書省正字(掌管圖書秘籍的次長),淳化三年(992年)賜進士及第[1],遷光祿寺丞。淳化四年,直集賢院。至道二年(996年)遷著作佐郎。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2]。天禧二年(1018年)拜工部侍郎。官至工部侍郎。以「秉清節」自許,「性特剛勁寡合」,為「忠清鯁亮之士」。又好談禪[3]。又好寫詩,善於西崑體,朱熹評之為「巧中猶有混成底意思,便巧得來不覺」[4],與劉筠、錢惟演等詩歌唱和,其編著《西昆酬唱集》,收錄十七位詩人作品,共...
聞喜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宋時朝廷宴請新科進士及諸科及第者的宴席。宋時曾設宴於瓊林苑,故也稱為「瓊林宴」。後泛指在禮部宴請新科進士的宴會。《宋史.卷一五五.選舉志一》:「聞喜宴分為兩日,宴進士,請丞郎、大兩省;宴諸科,請省郎、小兩省。」也稱為「恩榮宴」。
宋之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之問(約650至656~712至713間),唐代詩人。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曆洛州參軍、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因諂事張易之兄弟,曾貶瀧州參軍。召為鴻臚主簿,再轉考功員外郎,又諂事太平公主。以知貢舉時貪賄,貶越州長史。睿宗即位,流欽州,賜死。宋之問與沈佺期齊名,時稱“沈宋”,為近體律詩定型的代表詩人。主要作品息夫人  可憐楚破息,腸斷息夫人。仍為泉下骨,不作楚王嬪。  楚王寵莫盛,息君情更親。情親怨生別,一朝俱殺身。 初到陸渾山莊  授衣感窮節...
黃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舉甲科進士及第的名冊以黃紙書寫,稱為「黃甲」。《宋史.卷一五六.選舉志二》:「朝謝後拜黃甲,其儀設褥于堂上,東西相向,皆再拜。」《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我苦志一生,得登黃甲,死亦無恨。」
宮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進士及第,天子賜宴,狀元、榜眼、探花所簪的金花。《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姑寄御酒二瓶,為伯父頤老之資;宮花二朵,為賢郎鼎元之兆。」
探花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朝進士及第者,於杏園初會,稱為「探花宴」。唐.李淖〈秦中歲時記〉:「進士杏園初宴謂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為探使,遍遊名園,若它人先拆花,二使皆被罰。」
同進士出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科舉及第者,按照中式等第賜予的一種稱號。《宋史.卷一五六.選舉志二》:「第一甲賜進士及第並文林郎……第五甲同進士出身。」《明史.卷七○.選舉志二》:「三甲若干人,賜同進士出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