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2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良馬見鞭影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有才德者,能自我要求,不用他人督促。《景德傳燈錄.卷二七.諸方雜舉徵拈代別語》:「外道問佛云:『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外道禮拜云:『善哉世尊,……令我得入。』……阿難問佛云:『外道以何所證而言得入?』佛云:『如世間良馬見鞭影而行。』」
焰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佛教修行儀式。焰口本是一餓鬼名,源於唐代翻譯的密教典籍。據說一次夜裡,阿難正在修行時看到口吐火焰的餓鬼焰口,為免自己墮入餓鬼道,及使諸餓鬼解除痛苦,向佛陀請示。佛陀說出此種施食的方法。後人稱向餓鬼施食的儀式為「焰口」。有關焰口的儀式,由於傳承不一,相互徑庭。也稱為「放焰口」、「施食」。
具足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戒律之一。指比丘戒和比丘尼戒。《四分律》卷三四:「世尊告阿難:『不應授年未滿二十者具足戒。』」簡稱為「具戒」。
正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修行方法,為八正道的第四支。指正確的行為。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雜阿含經》卷二八:「又問阿難:『有道有道,能斷貪欲、瞋恚、愚痴耶?』阿難答言:『有,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如是我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是乃指該經的內容,我是阿難自稱。常置於佛經的開頭。相傳釋迦牟尼圓寂後,佛弟子結集經、律時,由阿難背誦經典,故經典以此為開始,意謂我聽到的是這樣:「……。」此句在西元四世紀末期之前,漢語譯經家多使用「聞如是」的句形,四世紀末第一次出現「如是我聞」的譯語。以後漸成定式。
大雄寶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寺院中的正殿。因殿內供奉的主尊像是釋迦牟尼佛,故稱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供有一尊像,三尊像,五方佛像等,佛像兩旁常塑有迦葉和阿難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