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井井有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井井有條」之典源,提供參考。 《荀子.儒效》以從俗為善,以貨財為寶,以養生為己至道,是民德也。行法至堅,不以私欲亂所聞,如是,則可謂勁士矣。行法至堅,好修正其所聞以橋飾其情性,其言多當矣而未也,其行多當矣而未安也,其知慮多當矣而未周密也,上則能大其所隆,下則能開道不己若者,如是,則可謂篤厚君子矣。修百王之法若辨白黑,應當時之變若數一二,行禮要節而安之若生四枝,要時立功之巧若詔四時,平正和民之善,億萬之眾而博若一人,如是,則可謂聖人矣。井井兮其有理也,嚴嚴兮其能敬己也,分分兮其有終始也,猒猒1>兮其能長久也,樂樂兮其執道不殆也,炤炤2>兮其用知之明也,修修3>兮其用統類之行也,綏綏...
操刀傷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鄭國子皮想重用年輕、閱歷少的尹何為邑大夫,使其學習治國法。但子產反對,以捨不得將美錦綢拿去學習裁縫,卻捨得用才淺者去治理邑都,是輕百姓重錦綢的做法來勸子皮。典出《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後比喻將權力授予才能、經歷薄弱者,必招致失敗。北魏.溫子昇〈西河王謝太尉表〉:「常恐執轡輕輪,操刀傷錦。」
青黃未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青黃不接」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歐陽修〈言青苗錢第二劄子〉(據《歐陽文忠公奏議.卷一八》引)臣竊見自俵青苗錢已來,議者皆以取利為非。朝廷深惡其說,遂命所司條陳申,其言雖煩,而終不免於取利,然猶有一說者,意在惠民也。以臣愚見,若夏料錢於春中俵散1>,猶是青黃不相接之時,雖不戶戶闕乏2>,然其間容有不濟3>者,以為惠政,尚有說焉。若秋料錢於五月俵散,正是蠶麥成熟,人戶不乏之時,何名濟闕,直是放債取利爾。 〔注解〕 (1) 俵散:分發、分給。俵,音ㄅ|ㄠˇ。 (2) 闕乏:即「缺乏」,缺少、不足。 (3) 不濟:不夠、不足。
蒸蒸日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蒸蒸日上」之典源,提供參考。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卷一三.世宗停止浙江鄉會試》雍正四年,世宗以浙人查嗣庭、汪景祺詩文悖逆,風氣惡薄,停止浙江士子鄉會試。六年,經李衛、王國棟、王蘭生等奏稱:兩浙人士,省愆1>悔過,士風丕變,準照舊應試。前後三年,澆漓2>盡革,況今涵濡3>聖澤幾二百年,宜風氣蒸蒸日上也。 〔注解〕 (1) 省愆:音ㄒ|ㄥˇ ㄑ|ㄢ,反省過失。愆,過錯。 (2) 澆漓:人情、風俗淡薄。 (3) 涵濡:比喻承受德澤之浸漬潤澤。
無可不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感激、喜悅的樣子。《紅樓夢》第二三回:「惟寶玉聽了這,喜的無可不可。」
毛骨俱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毛骨悚然」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洪邁《夷堅志.丁志.卷七.大渾王》聞人興祖,字餘慶,秀州人。博學有文采,魁伉豪放,不拘小節,居於近郊,自稱「東郊耕民」。為州學錄,與學婁虡友善。紹興丁卯夏,虡以疾卒。秋九月,興祖夢一客來訪其居,緋袍跨馬,導從甚盛,諦視,乃虡也。謂興祖曰:「幸當與君聯事。」呼後騎使升,曰:「此馬頃刻千里。」俛仰間身已據鞍,遂交轡而行。夾道列炬如晝,行數里,火光浸微。至大官府,中有殿,南向垂簾,簾內燈燭明滅。廷下吏卒或坐或臥,見二騎至,不為起。二人轉而東,復少北,有聽事,對設兩榻,執事者鞠躬聲喏,虡揖就坐,曰:「此君治所也。」俄一小兒自屏間出,挽其衣。虡曰:「令嗣先...
幢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旗幟儀仗。《新唐書.卷一八五.韋昭度傳》:「敬瑄不內,詔東川顧彥朗與建合兵以討,拜昭度兼行營招撫使。乃建幢節行城下,其眾曰:『毋久閉壘。』」
妄動輕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之富,猶失其民人,而亡其財資也。眾人之輕棄道理而易妄舉動者,不知其禍福之深大,而道闊遠若是也,故人曰:「孰知其極?」人莫不欲富貴全壽,而未有能免於貪賤死夭之禍也。心欲富貴全壽,而今貧賤死夭,是不能至於其所欲至也。 〔注解〕 (1) 倚頓:春秋時代魯國人,生卒年不詳。因畜養牛羊及煮鹽販賣而致富。或作「猗頓」。 倚,音|ˇ。 (2) 陶朱: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詳,春秋楚人。與文種同事越王句踐二十餘年,苦身戮力,卒以滅吳,尊為上將軍。蠡以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句踐為人,可與共患難,難與同安樂,遂尋海路至齊地,變姓名為鴟夷子皮。至陶,因精通計算治產以成巨富,自號陶朱公。 (3) 卜祝:掌...
宋應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長庚,生卒年不詳,明奉新人。神宗萬曆年間舉人,曾任江西分宜教、福建汀州府推官等職。著有《天工開物》,詳細記錄各地工農業生產技術,圖文並重,包括農桑、開礦、兵器等各方面,其製造源流與方法,多與今日科學原則相合,為中國科學技術史上的重要著作。
辭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交辭令。《周禮.秋官.大行人》:「言語,協辭命。」《孟子.公孫丑上》:「孔子兼之曰:『我於辭命則不能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