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22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靠無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孤苦仃,無所依靠。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獻帝又無靠無依,董卓又不仁不義,呂布又一沖一撞。」也作「無依無靠」。
金銷眾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口鑠金」之典源,提供參考。 《國語.周語下》二十四年.鍾1>成,人告和。王謂州鳩曰:「鍾果和矣。」對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對曰:「上作器,民備樂2>之,則為和。今財亡民罷3>,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4>好,鮮5>其不濟也。其所曹惡,鮮其不廢也。故諺曰:『眾心成城6>,眾口鑠金7>。』三年之中,而害金8>再興焉,懼一之廢也。」王曰:「爾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鍾不和。 〔注解〕 (1) 鍾:通「鐘」。 (2) 樂:贊成。 (3) 財亡民罷:浪費金錢,又使民眾勞苦不堪。罷,通「疲」,勞累。 (4) 曹:群眾。 (5) 鮮:音ㄒ│ㄢˇ,很少的...
口能舌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舌俐,很會說話。《西遊記》第三七回:「你那半片衣,憑著你口能舌便,誇好誇強。」
言類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口若懸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口若懸河」原作「懸河寫水」。晉朝的郭象是玄學的集大成者,喜好《老》、《莊》,十分有才學,能言善辯,口齒俐,曾為《莊子》作注,流傳於後世。在《世說新語.賞譽》中,記載一段太尉王衍對郭象的評語,他說:「郭象說話議論時,就像山上直瀉而下的瀑布,源源不絕的灌注而下,好像永遠不會枯竭的樣子。」後來「口若懸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說話滔滔不絕,能言善辯。出現「口若懸河」的書證如宋.趙蕃〈贈耆英見過〉詩四首之一:「髯曾暇能過我,誦詩口若懸河。」
波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俐。明.高明《琵琶記.牛相教女》:「我做媒婆甚妖嬈,談笑。說開說合口如刀,波俏。」
琉璃球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聰明俐的人。如:「這個小孩機靈的很,跟個琉璃球似的。」
大舌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吃、結巴。如:「他沒啥缺點,就是說話有點大舌頭。」
靈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聰慧俐。《紅樓夢》第五四回:「好個靈透孩子!他也跟著老太太打趣我們。」
去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可以,過得去。世界文庫四部刊要本《儒林外史》第二十一回:「你令孫長成人了,著實俐去得。」
汪笑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58~1918)原名德克金,字俊清,滿族人,自號隱,清末民初京劇人。曾任知縣,私淑名汪桂芬,為了自勉自勵,取「汪桂芬笑我」之意,以「汪笑儂」為藝名,正式投入梨園。工文辭,自編戲本頗多,皆託古諷時之作,有《哭祖廟》、《黨人碑》、《受禪臺》等,表演聲容亦能活運成規,自闢新徑,近代以來的戲劇改革,汪笑儂實是先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