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0.65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細身後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pigonus denticulatus (Dieuzeide, 1950)
體延長。眼大。口大。齒小,犬齒狀,有些已退化;上頜齒有1排;下頜齒前方為一窄帶,後方則呈一排;鋤骨齒呈圓形帶狀;腭骨則呈一窄帶。鰓蓋骨棘弱,有3~7枚。體呈紅褐色,頭部呈亮黃色,全部的鰭條色皆淡,最大體長可達20公分。
地中海至非洲西部海岸、墨西哥灣、日本、澳洲、紐西蘭等地區。
深水魚類,喜棲息於大陸棚斜坡,棲息深度由200~800公尺左右。仔稚魚時期具大洋性漂游行為,棲習深度約在130~450公尺之間。以小魚和浮游性無脊椎動物為食。
產量不多,主要以下雜魚形式處理。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後竺科(Family Epigonidae),Deepwater Cardinalfishe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擬刺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口小,端位,上下頜齒較大,齒固定不可動。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腹鰭僅3軟條;尾鰭近截形。尾棘在尾柄前部,其後端固定於皮下。體藍色,體上半部從胸鰭中央至尾柄全為黑色,但胸鰭後方具有一長橢圓形藍斑;眼後另具一黑帶沿背鰭基部縱走而與體之黑斑相連;背、臀及腹鰭藍色而具黑緣;胸鰭前部藍色,後部黃色;尾鰭黃色,上下葉緣黑色。
黑身天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圓而側扁。頭大。吻長。眼大。D. VII-I,8;A. II,8;P. 14;Ll. 24;Tr 2/6;GR. (3)4+1+17(1);HL. 2.44;BD. 2.35 inSL;ED. 2.68;SnL. 5.85;IS. 3.86 in HL。體暗棕色,惟沿側線區域稍淡;頭部無任何明顯記號,惟自眼眶骨(suborbital)到前鰓蓋角有散亂不規則之黑線向後延伸;除胸鰭透明外,其它各鰭色暗或呈黑色;成魚之第二背鰭及臀鰭的基部各有一顯著黑色大眼斑。
布氏長鰭天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橢圓,高而側扁。前鰓蓋脊平滑,邊緣呈鋸齒狀。側線完全,延長到尾鰭。具鋤骨齒。臀鰭基底長;尾鰭頂端微凹。胸腔及肛門附近有發光器。D. VI-I,9;A. II,14-17; P. 14;Ll. 25;HL. 2.6;BD. 2.7 in SL;ED. 3.24; SnL. 6.0in HL。體背部淡白而透明,腹部銀白,體側不具任何縱帶或橫帶,尾柄具小斑點。原記載之龔氏長鰭天竺(Archamia goni)為其同種異名。
陳氏鸚天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圓而側扁。頭大。吻長。眼大。主上頜骨長度可達眼睛中央的下方。齒絨毛狀,前鰓蓋稍呈鋸齒。第一背鰭之第I棘即是最短的硬棘,其長度約為第II硬棘的1/4,而第II硬棘約為第III硬棘的1/2-1/3;第IV硬棘最長,但其長度較眼徑和吻長的總和為短。胸鰭長,超越臀鰭的起端。D. VII-I,9;A. II,8;P. 14;Pred. S. 5;Ll. 25-26;Tr. 2/7;GR. (1-3)4+1+(14- 15);HL. 2.48-2.60;BD. 2.54-2.66 in SL;ED. 3.10-3.20;SnL. 4.58-4.85,IS. 5.32-5.54 all in HL。體...
斑柄天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圓而側扁。頭大。吻長。眼大。D. VI-9;A. II,8;P. 14-16;GR. (1-4)3-5+1+13-16(1-2)。體金黃色,眼部貫穿短暗縱帶,尾柄具一大黑斑。本種魚常見於日本、台灣,以往均被誤鑑為金線天竺(A. cyanosoma)。唯本種之發育完全之鰓耙數少於金線天竺(17-21 V.S. 22-23)且體側上縱帶之寬度明顯地比金線天竺寬。而其尾柄上之黑斑前後外凸,也有別於黃天竺(A. aureus)之內凹。
側帶天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圓而側扁。頭大。吻長。眼大。鰓蓋角外圍呈鋸齒狀。D. VII-I,9;A. II,8。與四線天竺(Apogon fasciatus)極為相似,常被誤鑑,其不同於體側中央縱帶下方另連有至少6條以上之粗短橫帶,而四線天竺則無或具13-15條不明顯之細紋。
燕尾矛天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前鰓蓋外緣平滑。側線完全。上主上頜骨缺如。匙骨具發光器官。 D. VI-I,9;A. II,9; P. 14-15;GR. 2-3+1+10-11 ;Ll. 25; HL. 2.51; BD. 4.18 in SL; ED. 3.4,SnL. 4.76;IS. 4.91 in HL。體透明;吻端至眼前緣具暗紋;另吻部到鰓蓋則有黑色素散布;尾鰭上緣和下緣黑色。本種亦可經由臀鰭軟條和鰓耙數可以和R. gracilis做明顯的區分;前者為9和13-15而後者為12-13和27-29。
白帶胡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背緣隆起呈弧形,腹緣圓。頭中大,背面隆起。吻短鈍而唇厚,隨著成長而腫大。口小,端位,上頜突出於下頜;頜齒呈多行不規則細小尖錐齒。頤部具6孔,但無縱溝亦無鬚。鰓耙細短,第一鰓弓鰓耙數6-9+1+19-21。體被細小弱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54-56。背鰭單一,中間缺刻不明顯,無前向棘,硬棘數XII-XIII(大部分為XIII),軟條數16-20;臀鰭基底短,鰭條數III+7;尾鰭幾近截平。幼魚體上半部褐至暗褐色,體側具3條白色縱帶,並於頸背及吻部向下至吻端,体下半部則為淡色;背鰭硬棘部淡褐色或乳黃色,並有一條暗褐窄線緣,背鰭軟條部暗褐色或黑色,中部有一條白色的橫向線及其上另具較短...
腋斑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1.8-2.0倍。吻短而鈍圓。口中型;頜齒兩列,小而呈圓錐狀。眶下骨裸出,下緣具鋸齒;前鰓蓋骨後緣具鋸齒。體被櫛鱗;鼻部具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6-17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略呈角形,硬棘XIII,軟條13-15;臀鰭硬棘II,軟條14-15;胸鰭鰭條16-17;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呈圓狀。成魚體暗色至幾乎黑色的;眼睛具黃色的虹彩。胸鰭灰色,基部全為黑色;餘鰭暗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