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5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糾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集合、召集。《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思周德之不類,故糾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詩。」《三國演義》第五回:「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也作「鳩合」。
石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狀似筍的岩石。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成都石筍,其狀與筍不類,乃累疊數石成之。」清.魏源〈棧道雜詩〉七首之五:「今朝地稍平,石筍森森立。」
桀驁難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凶暴倔強而難以馴服。《清史稿.卷五一七.土司傳六.甘肅傳》:「土官易制,絕不類蜀、黔諸土司桀驁難馴也。」
拜手稽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一種跪拜禮。先兩手伏地,再把頭伏在手上,上身與地面平行。《書經.洛誥》:「予以秬鬯二卣,曰明禋,拜手稽首,休享。」
熏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香與色。元.張養浩〈毛良卿送牡丹〉詩:「栽培宜訝天上種,熏染不類人閒株。」
鈞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天之一,指天的中央。語出《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中央曰鈞天,其星亢氐。」後亦泛指天空。《史記.卷四三.趙世家》:「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游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
非馬非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非驢非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載:漢朝時西域有個龜茲(ㄑㄧㄡ ㄘˊ)國,國王曾多次來漢朝朝貢,並對漢朝的服飾、禮儀制度非常欣慕。因此,在龜茲國也仿照長安的皇宮建了一座宏大的宮殿。傳呼朝拜、撞鐘擊鼓,一切日常制度,也竭力摹仿漢朝。但西域其他國家看龜茲國王摹仿漢朝,都譏笑說:「像驢又不是驢,像馬又不是馬。倒是像驢和馬雜交生出來的騾子,真是不倫不類!」後來「非驢非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物不倫不類
舉止大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行為舉動得宜,落落大方。《紅樓夢》第六四回:「舉止大方,言語溫柔,無一處不令人可敬可愛。」《老殘遊記》第九回:「話說申子平正在凝思此女子舉止大方,不類鄉人。」
王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澠水燕談錄》云:「宋王荊公之次子名雱,為太常寺太祝,素有心疾,娶同郡龐氏女為妻。逾年生一子,雱以貌不類己,百計欲殺之,竟以悸死,又與妻日相鬥哄,荊公知其子失心,念其婦無罪,欲離異之,則恐其誤被惡聲;遂與擇婿而嫁之。」《古今詞話》、魏泰《東軒筆錄》也有類似的記載。 評價目前尚無確切資料 著作目前尚無確切資料資料來源:網路
不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類似、不相像。如:「他們兩人雖是雙胞胎,但個性一點兒也不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