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報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行動來打擊仇敵。《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初,瑗兄章為州人所殺,瑗手刃報仇,因亡命。」《紅樓夢》第四五回:「竟不是為詩畫來找我,這臉子竟是給平兒來報仇的。」也作「報讎」。
憑河暴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有勇而無謀。參見「暴虎馮河」條。《群音類選.卷一二.蟠桃記.洞賓問答》:「謾誇他陸地行舟,也何用淩空舉鼎,憑河暴虎皆亡命,蠅頭蝸角紛爭。」
累卵之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國公子重耳在各國間流亡,經過曹國時,曹共公聽說重耳駢脅,就沒禮貌地趁重耳洗澡時跑去觀看。公子重耳因亡命他國,所以隱忍未發。當時曹國臣子叔瞻和釐負羈也在一旁,叔瞻勸諫曹共公說:「我看公子重耳不是個平常人,將來一定有所作為,您今天對他如此無禮,恐怕曹國就要受害了!」釐負羈也勸諫曹共公應該要禮遇公子重耳,但不為曹共公接受。後來公子重耳重回晉國做君主,三年後,便出兵攻打曹國。曹國本來就是一個小國,夾在晉、楚兩大強國之間,曹國的君主就像重疊起來的蛋,隨時有跌破的可能。但曹共公的行事卻如此無禮,也不聽諫臣的意思,所以造成之後亡國的命運。後來「危如累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情況非常危險。
駱賓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ㄧ,雖然如此,其後半生卻過著逃亡的日子。《舊唐書》與《資治通鑑》都說駱賓王被殺,《新唐書》本傳說他「亡命不知所之」,《朝野僉載》說是投江而死,郗雲卿在《駱賓王文集》序中認為「文明中,與嗣業於廣陵共謀起義,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孟棨《本事詩》說駱賓王逃脫後削髮為僧,「遍遊名山。至靈隱,以周歲卒。」。一說駱賓王逃匿於今江蘇南通一帶,據朱國楨《涌幢小品》記載,明正德九年(1514年),義烏南通城黃泥口一位曹姓農民挖地時曾發現駱賓王墓,農人掘開墳墓,見「棺內人還衣冠如新」。農人大異之,於是把墓地封回。不久墓址就被水淹沒。清乾隆...
慌不擇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因心情慌亂而顧不得選擇正確的道路。金聖歎刪本《水滸傳》第三回:「正是:『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貧不擇妻』,魯達心慌搶路,正不知投那裡去的是。」亦比喻因環境所迫而無法選擇正途。元.施惠《幽閨記》第一二齣:「陀滿興福來到此間,所謂『慌不擇路,飢不擇食』,只得結集亡命,哨聚出林。」
危於累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國公子重耳在各國間流亡,經過曹國時,曹共公聽說重耳駢脅,就沒禮貌地趁重耳洗澡時跑去觀看。公子重耳因亡命他國,所以隱忍未發。當時曹國臣子叔瞻和釐負羈也在一旁,叔瞻勸諫曹共公說:「我看公子重耳不是個平常人,將來一定有所作為,您今天對他如此無禮,恐怕曹國就要受害了!」釐負羈也勸諫曹共公應該要禮遇公子重耳,但不為曹共公接受。後來公子重耳重回晉國做君主,三年後,便出兵攻打曹國。曹國本來就是一個小國,夾在晉、楚兩大強國之間,曹國的君主就像重疊起來的蛋,隨時有跌破的可能。但曹共公的行事卻如此無禮,也不聽諫臣的意思,所以造成之後亡國的命運。後來「危如累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情況非常危險。
逃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避難、流亡、出亡、亡命
危如壘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國公子重耳在各國間流亡,經過曹國時,曹共公聽說重耳駢脅,就沒禮貌地趁重耳洗澡時跑去觀看。公子重耳因亡命他國,所以隱忍未發。當時曹國臣子叔瞻和釐負羈也在一旁,叔瞻勸諫曹共公說:「我看公子重耳不是個平常人,將來一定有所作為,您今天對他如此無禮,恐怕曹國就要受害了!」釐負羈也勸諫曹共公應該要禮遇公子重耳,但不為曹共公接受。後來公子重耳重回晉國做君主,三年後,便出兵攻打曹國。曹國本來就是一個小國,夾在晉、楚兩大強國之間,曹國的君主就像重疊起來的蛋,隨時有跌破的可能。但曹共公的行事卻如此無禮,也不聽諫臣的意思,所以造成之後亡國的命運。後來「危如累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情況非常危險。
避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避亂、避秦、逃亡、亡命
義不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義無反顧」。見「義無反顧」條。01.《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引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夫邊郡之士,聞烽舉燧燔,皆攝弓而馳,荷兵而走,流汗相屬,唯恐居後,觸白刃,冒流矢,義不反顧,計不旋踵,人懷怒心,如報私讎。」(源)02.清.方苞〈李剛主墓誌銘〉:「倘一旦揚子於朝,以學士或御史中丞徵,子將亡命山海而義不反顧乎?抑猶躊躕不能自決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