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9.79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腹膜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腹膜發炎的病症。分為原發性與續發性兩種。原發性腹膜炎多由細菌感染所引起,常有上氣道感染症及丹毒、肺炎等併發症;續發性腹膜炎是由盲腸穿孔或腹腔內臟器官破裂所引起。[例]盲腸炎若不及早醫治會轉為腹膜炎,有生命危險。
狼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通常分為紅斑性狼瘡與尋常性狼瘡。多發生於顏面,症狀是由大小不同,比皮層稍隆起的紅斑集合而成,逐漸增大而潰爛,有黏膜液。嚴重者易出現關節腫痛、神經系統、心臟等方面的併發症。
傷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病名。病原體為沙門氏傷寒桿菌,可經由飲水或食物傳染。潛伏期約為兩周,症狀為發燒、頭痛、發冷、腹痛、便祕或腹瀉、脈搏緩慢,甚至出現肝脾腫大、胸腹部有玫瑰疹等病症。可能引起腸胃出血、肺炎等併發症。也稱為「腸傷寒」。
足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腳部因為溼氣而使黴菌感染的病症,是夏季最容易發生的足部皮膚病。會出現小水泡、癢痛、紅腫等症狀。患者多喜用手搔癢,故極易受到其他細菌的感染,引起發炎、淋巴腺炎等併發症。如果黴菌繼續蔓延,則易形成灰趾甲。[例]保持腳部的清潔、乾燥是預防足癬的最佳方法。 △香港腳
腦膜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腦膜受病毒或細菌侵入引起發炎的疾病。常見的病原是腦膜炎雙球菌和肺炎雙球菌。一般如急性鼻竇炎、腮腺炎也可能併發腦膜炎。主要症狀為發冷、發熱、頭痛、頸部僵硬、噁心、嘔吐、皮膚出現出血斑、昏迷等。
猩紅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一種急性傳染病。病原為溶血性鏈球菌,可藉飛沫傳染。潛伏期約為三至七天。症狀為高燒、寒冷感、扁桃腺紅腫、舌根呈草莓狀、全身出現鮮紅小疹等。紅疹消失後會脫皮。嚴重者易併發腎炎或風溼熱。患者多為三歲到七歲的孩童。
百日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潛伏期約七至十天,前驅期則呈感冒病狀,約一至二週後,咳嗽逐漸加劇,慢慢的出現抽筋性咳嗽的痙咳期,咳聲連續,而且發出特殊的哮喘聲。持續三、四月始漸痊癒,約經百日之久。此症極易併發肺炎、中耳炎、腦炎、肺氣腫等疾病。小兒易患此病,現已有預防疫苗,且抗生素療效佳,此症已大為減少。
扁桃腺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一種細菌感染的疾病,常與急性咽頭炎同時併發。主要症狀是發高燒、喉嚨痛、頭痛、疲倦、扁桃腺紅腫等。可分急性扁桃腺炎及慢性扁桃腺炎。
丹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一種散播性鏈球菌所引起的組織炎及淋巴管炎。患部皮膚紅腫、疼痛、易蔓延,多半引起高燒、淋巴腺腫及腦膜炎等併發症。
腦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因腦部發炎而導致昏睡、智力及體能降低的疾病。大部分是由病毒所感染,傳播的主要媒介是三斑家蚊。其他如腦膜炎、麻疹或傷口感染也可能併發腦炎。主要症狀是發燒、頭痛、眩暈、嘔吐、抽筋、四肢僵硬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