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68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趙匡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927~976)宋朝開國君主,涿州人。後周時任殿前都點檢,領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掌握兵權。後發動陳橋兵變,即帝位,國號宋,結束五代擾攘的局面。天下既定,務農興學,慎刑薄斂,與百姓休息,但過度重文輕武、偏重防內,造成宋朝長期的積弱不振。在位十六年,廟號太祖。
簡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家。目錄1 簡歷2 觀點3 著作4 獲獎5 評價6 參考資料6.1 責任編輯 簡歷簡媜生於一個世代務農的平凡家庭,排行老大,家中成員上有阿嬤、父母,下有兩個弟弟及兩個妹妹,當時宜蘭鄉下的物質生活雖然匱乏,但濃郁的親情、鄉里間的人情義理,與天高地闊的自然與田地,使得她有一個快樂多彩的童年,也為她儲存了未來成為作家的能量。國小、國中分別就讀武淵國小與順安國中。1974年就讀國中時,她13歲,父親就因車禍意外過世,身為長女的她,被迫瞬間長大,需要幫忙阿嬤與母親扛起這個家。此刻她也開始思考未來的人生方向,為了尋找更大的發展空間...
解組歸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繫印的絲繩。解組歸田指解下印信,辭去官職,回鄉務農。《野叟曝言》第一二一回:「只消婆婆親寫一書,說爹爹因富貴已極,欲解組歸田,而意不能決,必得舅公一勸,同為五湖之遊。」
逐末捨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捨本逐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捨本逐末」原作「舍本事末」。「舍本事末」之「本」,原指農事。古時候以農立國,故以農業為本業,以工、商為末業,所以「舍本事末」是指人民不務農而從事於工、商。《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一文,講的是當時的農業政策。力陳人民務農對國家的影響,直指人民從事農業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徙。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
莊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務農為生的人。如:「這個村莊住的大多是莊稼人。」也稱為「莊稼漢」。
國立民雄農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民學校」。創設人為豐島高德先生。招生對象係嘉義郡下十街庄所有國民學校畢業生,年滿十七歲以上具有兩年務農經驗之青年。目的在培養農業技術指導員。學生修業期限為一年。民國二十六年十月校舍落成。民國三十年四月一日易名為「嘉義郡專修農業學校」。民國三十二年三月,修業期限改為二年制,旋又改為三年制。民國三十四年八月,抗戰勝利,臺灣光復。同年十一月曾柱先生任光復後本校首任校長。民國三十五年易名為「台南縣立嘉義初級農業職業學校」。同年三月,本校舉行光復後第一屆學生畢業典禮。四月增設商科,同年七月奉令停召商科。學生依其意願編入本校農科或...
商鞅變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田予民,以鼓勵人民努力耕種,增加生產,授田的多寡也是依照軍功爵級而定。商鞅結合軍爵與授田,塑造了家家務農,人人奮戰的新社會。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商鞅變法英文關鍵字:Shang Yang's political reform of Qin state 參考資料張元、李孝悌/著。簡明中國歷史。頁33-34。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絡驛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潁川地區出現盜賊時,光武帝又將他派去做太守。郭伋到了潁川,招降山賊數百人,不將他們治罪,讓他們回鄉務農。所以除了潁川地區的盜賊外,其他地區的盜賊聽說郭伋的德政,都紛紛前來歸降。《後漢書》此處原文便用「駱驛不絕」來形容各地區的盜賊來降時,人與車馬來往頻繁,連續不斷的樣子。另外如《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列傳》,內容則是表述東漢和帝時南匈奴的逢侯作亂,漢軍聯合烏桓、鮮卑等四萬聯軍合剿,大破逢侯於滿夷谷。逢侯便率餘眾出塞,分裂為二部,物資貧乏,加上被鮮卑攻擊,兵困馬疲,紛紛向塞外逃竄。其中也用「駱驛不絕」形容逢侯部屬離開軍隊,向塞外逃亡的人數眾多,連續不斷。再如《後漢書.卷四二.光武十王傳.東海恭王...
十三行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晚期的發展,不同的遞型區域均有遺址分布,生活型態也已經和近代各台灣原住民相同(註一)。此時期的人類以務農為生,種植稻米、番薯、芋頭等農作物,同時漁獵也相當發達,採貝和捕捉魚類,並且也狩獵鹿、山豬、羌、山羊等野生動物(註一)。器物方面,石器無論在器型或數量上皆相對減少,而陶器數量則多,以紅褐色的夾砂陶為主。十三行文化遺址出土大量的煉鐵殘渣,顯示當時已經知道煉鐵的技術,而此文化為重要的特徵,就是出現了以鐵器為主的金屬器及玻璃器。發現的鐵器主要是鐵刀和鐵釘,也包含其他金屬器,主要是金、銀、銅質的裝飾品,而玻璃製品則包括了玻璃耳...
莊稼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務農為生的人。也稱為「莊稼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