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南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南方的音樂或口音。《文選.張衡.南都賦》:「帝王臧其擅美,詠南音以顧懷。」《文選.左思.吳都賦》:「登東歌,操南音。」
土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方口音、鄉音。唐.蕭穎士〈舟中〉詩:「但見土音異,始知程路長。」
課程與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頁面分類的主條目是課程與教學。CLT的概要CLT教學法著重於幫助學生如何在不同情境下使用目標語言並了解使用語言的功能用處。與聽說教學法(Audio-lingual Method)不同的是,CLT幫助學生創造有意義的語言,而非習得完美的文法結構或母語人士的口音,也就是說,學習外國語言的成功與否決定在於學習者溝通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程度。(廣義的溝通能力指的是學習者應用文法和社會語言學的語言知識來達成溝通目的的能力。)CLT經常被視為是教學理論,而非教學方法,因為其未規範詳細的課堂練習...
外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鄉以外的各地,均稱為「外鄉」。如:「聽他的口音,便知道他是從外鄉來的。」
大陸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專指來自中國大陸的年輕女子。多含輕視之意。如:「她從大陸到臺灣已有多年,每次聽到旁人稱呼她們『大陸妹』,總是覺得很彆扭。」
2.一種蔬菜。「福山萵苣」的俗稱。自中國大陸地區引進,是一種不結球的嫩葉萵苣。臺灣農民稱「萵苣」為「萵仔菜」,有些地方的稱呼音近「妹仔菜」,因此稱為「大陸妹」。
怯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平方言。指外地的口音。如:「他說話帶點兒怯口,不易聽得懂。」
一個紅臉一個白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軟硬兼施,相互配合。《文明小史》第五回:「你聽見他們的口音嗎?一個紅臉,一個白臉,都是串通好了的。」
蠻聲哈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蠻,蠻子,北方人對南方人的稱呼。蠻聲哈剌指嘰哩咕嚕的南方口音,含有譏諷的意思。《金瓶梅》第六四回:「薛內相道『那蠻聲哈剌,誰曉的他唱的是甚麼!』」
美國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人。本是美國南部上流社會嘲笑美國新興北部人,尤其是新英格蘭州人所說英語口音
木板大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曲藝。原為流行於河北農村的鼓書,後流入北平、天津等地。早期僅演員自擊木板和書鼓演唱,後增加三弦伴奏。清末經剃寶全改革,發展成為京韻大鼓。因演唱者多帶保定、滄州口音,故也稱為「怯大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