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夏康舞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巴洛克時期的舞蹈,舞曲為三拍子,用頑固低音(Ostinato)伴奏。夏康舞發展於十七世紀初期,從十七世紀後期到十八世紀初期間,特別盛行於法國的歌劇中。1598年西班牙的古文獻資料曾提到夏康舞,並稱它為一種粗野淫穢的舞蹈,現存15首夏康舞的歌詞,內容輕浮、濫情,又兼具幽默。當時的文獻把它與莎拉邦德舞(Zarabande)相提並論。1615年間,這種舞曾被劇院禁演,但民間仍在演出。1635年的文稿把它稱為舊舞的一種。關於當時夏康舞之演出實況,如今已無資料可查,只知道它是一種社交及劇院舞蹈,配有歌詞並用吉他、響板和鈴鼓伴奏。十七世紀早期,夏康舞從西班牙傳入義大利,因內容不雅而遭禁演。在New Gro...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太平鼓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流行於東北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河北、安徽、甘肅等地,鼓形似一圓扇,以鐵絲作圈,蒙羊皮,鼓柄下端有一橢圓形小圈,圈上穿許多小鐵環,搖動鼓時小鐵圈相互撞擊發出細碎的金屬聲。原用於祭祀、跳神等宗教活動,舞者左手持鼓,右手執藤條擊鼓,或打鼓心,或敲鼓邊,邊敲邊舞,舞蹈動作多採自霸王鞭、七節棍等。鼓點變化豐富,舞蹈粗獷,技巧複雜。東北三省稱「單鼓」,河北稱「扇鼓」,陝西稱「羊皮鼓」,甘肅稱「檳鼓甩辮子」,安徽稱「端鼓」或「喜鼓子」。
《中國鼓文化研究》、《中國音樂辭典》。
存在主義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哲學名詞。存在主義是一門研究存在的哲學,所關注的不僅是客觀的經驗,也關心主觀的經驗;不僅關心『抽象的真理』,也關心『存在的真理』。因此,不僅研究個人的經驗,也要研究作出經驗的個人。治療師透過相處的過程,而非智識上的分析過程說明患者存在真實性,因此在課程中治療師與患者的動作、姿勢、手勢、韻律和音節等相遇。藉著透過自己的身體了解並理解他人,與患者一起動作並走入患者動作模式中,親身經歷患者真正的感覺,以達到同理心作用。
《Dance Movement 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e》1992.
形式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學名詞。指文學作品的結構,而非它的內容。在戲劇中,形式指的是「幕」(acts),它又被區分為「場」及「景」,再被區分為「語法」(speeches)。這個詞也指造成體材不同的成份,在這種情況之下,戲劇可分為悲劇、喜劇、滑稽劇及音樂劇等類型。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阿巴奈拉舞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一種菲律賓舞蹈,基本上以起源地古巴哈瓦納(Havana)的音樂為名,在西班牙殖民時期傳入菲律賓,並混合了菲律賓人自己的舞蹈特性,有些類似於阿根廷探戈〔見Tango〕;多數的《阿巴奈拉舞蹈》來自潘加西那(Pangasinan)和伊洛卡斯(Ilocas)一帶。《Habanera de Soltera》是由已訂婚的準新人,在婚禮前的第五個儀式中所跳的舞(共有七個儀式),當天男女雙方親戚都要聚在準新娘家,宴後,這對夫妻就會表演這支含情脈脈的舞蹈,舞中表現出濃情蜜意與期待結婚的喜悅。此舞著重腿部和足部的動作,包括滑步、屈膝和單足跳,同時有典型的手部動作,稱為「Kewet」,就是半握拳,手腕外旋而且...
《An Essay on the Spanish Influence on Philippine Dance》.
局部獨立動作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理解剖學名詞。是一種特別重要的脊柱活動。頭蓋骨(枕骨)與寰椎(第一頸椎)和樞椎(第二頸椎)之間的關節活動。因寰椎和樞椎的特殊化,所以保持頭部的獨立與平衡。故可做與頸部無關的獨立運動。這種頭部的獨立運動,實際上依賴頸部肌肉精巧的調整,舞者如能正確控制頸部肌肉,就善於表現頭部的獨立動作,否則頭部獨立動作就無法表現自如。
佛拉門哥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舞名。佛拉門哥是出自西班牙南部,原屬吉普賽人的歌舞。舞蹈特色是以手部來點出節奏的音節,以腳步來踏出快速強烈的節奏音響。它是由,歌唱、人聲、舞和吉他演奏等同時呈現的表演形式,又可各自即興。歌唱的調子常帶有哀怨訴說的聲調,舞蹈的節奏和音樂的節奏抗衡,交互呼應。佛拉門哥的吉他部份有極高難度的即興技巧。在吉普賽人的婚禮或慶典節目中,常演出佛拉門哥舞,這種舞蹈可代表快樂或哀痛,溝通著吉普賽人對生活和情感之感受。在舞蹈進行中舞者會進入一種著迷般的精神狀態:雙唇微閉,臉部的肌肉節奏性的抽動,汗水沿著臉頰流下,這也是舞蹈最強烈的一刻,吉普賽人稱這一刻為:進入佛拉門哥中。西班牙詩人洛爾卡(Federico G...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空;男子假面具舞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劇形式。寮國的假面舞劇亦稱《Kohn》,性質上相同於泰國的《空》(kohn)。寮國宮廷仿效比他們強盛的鄰邦泰國和柬埔寨的形式;據傳有柬埔寨(高棉)宮廷舞與《羅摩衍那》(Ramayana)和《本生譚》劇目,於1353年由Fa Nguan王子引入寮國。此舞劇的動作和劇目與在泰國和柬埔寨之高棉宮廷的相同,只是寮國的較不豐富,也不及他們的華麗。舞蹈基本上由男子表演,《kohn》舞者帶著全頭形的假面,而且舞蹈激烈以配合戰爭場景,其角色類型劃分為高雅的男性、高雅的女性、猴子和惡魔,每一舞者被訓練成專精於一種角色類型。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Asian Theatre》.
荷他舞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菲律賓荷他舞是由西班牙人傳授給菲律賓人,此舞十分風行,主要因其歡欣和活潑的曲速,以及所伴隨的輕快動作。它流傳快速,起先流傳於居住在城裡的富豪人家,旋而遍及農村,菲律賓人把複雜的西班牙荷他舞發展成為他們自己的簡單跳法。《荷他蒙卡汀亞舞》(Jota Moncadena),以起源地為名,結合了西班牙和伊洛卡諾的動作,起始動作活潑而快速,強調長型竹響版的節奏,第二段明顯轉變為慢節奏,跳法具典型的伊洛卡諾(Ilocano)風格,結尾時舞蹈又回到快曲速。此舞中最普遍的舞步為踏-併-踏之華爾滋步,三拍子算法,用重踏步,足擦地、輕觸步和雙足跳並融合了華爾滋轉,也採用加重華爾滋步(accented wal...
《An Essay on the Spanish Influence on Philippine Dance》.
左舞臺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場術語。鏡框式的舞臺將舞臺劃分為九個表演區,以演員在舞臺上面對觀眾為準,其左邊方向為左舞臺。〔見Center Stage〕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臺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