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0.24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負薪救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 秦:戰國時秦國。戰國七雄之一。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地約在今甘肅省天水縣。後於秦孝公時,用商鞅變法圖強。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參考資料〕 《淮南子.主術訓》夫水濁則魚噞,政苛則民亂,故夫養虎豹犀象者,為之圈檻,供其嗜欲,適其饑飽,違其怒恚,然而不能終其天年者,形有所劫也。是以上多故則下多詐,上多事則下多態,上煩擾則下不定,上多求則下交爭。不直之於本而事之於末,譬猶揚堁而弭塵,抱薪以救火也。另可參考:《史記.卷四四.魏世家》
吳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只有短短的六年,不能作更大的發揮,基礎繫不穩,吳起一死,光芒又熄,楚國又回到改革前的衰弱,往後更任商鞅變法後秦國所宰割。 著作及觀點《吳子》《吳起玉帳陰符》,三卷,已佚。《吳起教戰法》,已佚。是繼《孫子兵法》後,影響中國軍事理論甚巨的兵家聖典:強調識人任人、養才用才的重要觀點,重視靈活思維、當機立斷的謀略智慧;其人在戰事頻仍的時代中成就不敗的兵聖之譽,其書在中華兵家的著述史上,亦得享「武經」之稱。 評論柏楊對吳起的評論:吳起何負於魯國?被疑逃亡。何負魏國?又被疑逃亡。何負於楚國?更遭殺身之禍。吳起的遭遇,正是一個封建社...
為法自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鞅反者!」遂滅商君之家。 〔注解〕 (1) 公子虔:秦國人,生卒年不詳。秦孝公兒子駟的師傅,反對商鞅變法的代表人物,曾經因為不遵守新法而受過劓刑。 (2) 商君:公孫鞅(西元前390?∼338),戰國時衛人。少好刑名法術之學,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後入秦為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後,受封於商。因為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遂被車裂而死。或稱「商鞅」、「衛鞅」。鞅,音|ㄤ。 (3) 發吏:差遣官吏。發,派遣。 (4) 亡:音ㄨㄤˊ,逃亡。 (5) 關下:函谷關附近。函谷關,約位於今河南省靈寶縣西南的關口。東起崤山,西至潼津,地形至為險要。戰國時為秦所建,故亦稱為「秦關」。 ...
精思熟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封伯益之後於秦,約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惠王時重用張儀,以連橫政策離間六國。昭襄王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秦王政二十六年 (西元前221)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索:索求、索討。 (3) 無行危:謂莫行圍梁之危事。
作法自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鞅反者!」遂滅商君之家。 〔注解〕 (1) 公子虔:秦國人,生卒年不詳。秦孝公兒子駟的師傅,反對商鞅變法的代表人物,曾經因為不遵守新法而受過劓刑。 (2) 商君:公孫鞅(西元前390?∼338),戰國時衛人。少好刑名法術之學,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後入秦為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後,受封於商。因為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遂被車裂而死。或稱「商鞅」、「衛鞅」。鞅,音|ㄤ。 (3) 發吏:差遣官吏。發,派遣。 (4) 亡:音ㄨㄤˊ,逃亡。 (5) 關下:函谷關附近。函谷關,約位於今河南省靈寶縣西南的關口。東起崤山,西至潼津,地形至為險要。戰國時為秦所建,故亦稱為「秦關」。 ...
做東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封伯益之後於秦,約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惠王時重用張儀,以連橫政策離間六國。昭襄王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221)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晉:晉國,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3) 鄭:周朝諸侯國之一。故址位於今河南省新鄭縣。 (4) 執事:執掌事務的人。 (5) 鄙遠:指秦國若得鄭地以為國,則須越過晉國之地。 (6) 倍:增加。阮元之校勘記言此字當作「陪」。 (7) ...
秦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約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惠王時重用張儀,以連橫政策離間六國。昭襄王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221)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徙木之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為商鞅變法時,募民徙木,而予金以示信的故事。見《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後用為取信於民的手段。唐.劉禹錫〈答饒州元使君書〉:「徙木之信必行,則民不惑,此政之先也。」也作「徙木立信」、「移木之信」。
蠡測管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卒於趙。 (3) 秦: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約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惠王時重用張儀,以連橫政策離間六國。昭襄王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二二一年)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4) 李斯:?∼西元前208,字通古,楚國上蔡人。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後受秦始皇重用,入秦為相。秦統一天下後,主張廢封建,定郡縣,行禁書令,統一文字。後為趙高所害,腰斬於咸陽市。 (5) 酈食其:號廣野君,生卒年不詳。陳留高陽人,秦末辯士。曾謁劉邦,說陳留,又說齊,下七十餘城。及韓信襲齊,齊以為受騙,遂烹食其。食其,音|...
深思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封伯益之後於秦,約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惠王時重用張儀,以連橫政策離間六國。昭襄王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秦王政二十六年 (西元前221)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索:索求、索討。 (3) 無行危:謂莫行圍梁之危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