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6.73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法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寺院中集眾說法的場所,是僅次於大殿的主要建築。法堂的布置,除佛像外,主要是在堂中設法座,供宣講佛法之用。唐.李紳〈憶登棲霞寺峰〉詩:「香印煙火息,法堂鐘磬餘。」《西遊記》第七回:「汝等在此穩坐法堂,休得亂了禪位。」
澎湖天后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澎湖馬公市長安里。創建於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西元1281)或明朝初年,是年代最久遠的媽祖廟,原名娘媽宮。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派靖海將軍施琅攻打臺灣,擊敗鄭克塽軍隊於澎湖,傳說此役媽祖曾顯靈助戰,因而得勝,所以翌年將宋以來的媽祖天妃封號晉封為天后,廟名也改稱為「天后宮」。建築特色包含一面具有防風及避邪作用的照壁、屋頂為綠色琉璃瓦、柱子沒有雕上龍紋、大殿前的門扇雕工精美細緻。現屬臺閩地區一級古蹟。
晚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寺於下午三時到五時,全寺住眾上大殿禮拜,唱誦經讚咒語的修行。
五堂功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寺院從明末以來,寺院住眾每天必定上大殿作早晚課誦,早課有二堂功課,晚課有三堂功課,合稱為「五堂功課」。
回教開齋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回教教規,成年的回教徒在每年回曆的九月須齋戒一個月,齋戒期滿稱為「開齋節」。開齋節當天早上,教徒必須齊集大殿禮拜、聽道及團拜,同時奉獻開齋捐,救濟窮苦之人。是回教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明倫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各地孔廟的大殿,稱為「明倫堂」。
戲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演戲的道具。明.張岱《陶庵夢憶.卷一.金山夜戲》:「余呼小僕攜戲具,盛張燈火大殿中,唱韓蘄王、金山及長江大戰諸劇。」
光明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在廟宇點放以祈福的燈。每年陰曆正月十五日起,寺廟開始接受信眾捐燈點亮,擺放在奉祀諸神的大殿內。燈上都有名牌書寫點燈信徒的姓名,長明一整年,祈求諸神庇佑信徒全年平安順遂。也稱為「元辰燈」。
緣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寺化緣募捐的簿冊。《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待我假造一本緣簿,只說龍華寺裡的和尚募化添造一座大殿,只少二千五百塊洋錢,要是肯捐,功德無量。」
太和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宮三大殿之一,在北平舊紫禁城太和門內,清帝每年元旦、冬至、萬壽三大節,及其他國家大慶典,均御此殿受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