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36.06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木人石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晉書.卷九四.隱逸列傳.夏統》載,晉太尉賈充十分欣賞夏統,想留下予以重用,但卻被拒絕,於是先後以雄壯威武的軍容、儀仗樂隊和裝扮華麗的妓女來引誘他,但他都不為所動,最後賈充只好放棄,並對人說:「此吳兒是木人石心也。」文中,賈充以「木人石心」一語比喻夏統意志堅定,任何外在事物皆不足以動搖他的心。後來到了宋朝劉斧《青瑣高議.別集.卷二.譚意歌傳》:「客撫掌大罵曰:『張生乃木人石心也,使有情者見之,罪不容誅。』」 「木人石心」一語語義轉變,用來形容人冷酷無情。
灌夫罵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朝灌夫為人剛直,容易借酒使性,而不善阿諛他人,曾於丞相田蚡的酒宴上大罵臨汝侯和程不識洩怒。典出《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後用來表示剛直不屈,不諛權勢。明.陳汝元《金蓮記》第四齣:「推門看竹,何妨王子乘輿;索酒指瓶,便倣灌夫罵坐。」也作「使酒罵座」、「罵坐灌夫」。
少不經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然叛變失敗,但仍握有權勢,耿直的周顗開罪了他,於是被捕。在被押解赴刑場途中,經過帝王祖廟,周顗破口大罵說:「王敦這個奸臣使國家傾危,生民塗炭,希望上天顯靈,讓他早點遭到報應!」話還沒說完,衙役便用戟(ㄐㄧˇ)搗得他滿口是血,但周顗並未顯露畏懼之色,仍從容自若地受刑。「君少年未更事」一語,後來濃縮成「少不更事」,用來形容年紀輕,閱歷淺薄。而「更事」一詞在晉朝之前已見於文獻。據《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記載,曹操曾對人說:「吾預知當爾,非聖也,但更事多耳。」意為:我能預知事情的發展,並不是因為我超凡入聖,不過是經歷世事豐富而已。
裨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副使、偏將。《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於是梁為會稽守,籍為裨將,徇下縣。」《三國演義》第一五回:「城上一員裨將,左手托定護梁,右手指著城下大罵。」也作「偏裨」、「偏將」、「副將」。
眼光如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逃死劫,急怒攻心,眼中發出如火炬般熊熊火焰,又氣又恨地把一大斛酒一飲而盡,然後脫下頭巾重擲在地,咬牙大罵:「你是在毀掉自己的萬里長城啊!」這件事傳出之後,北魏人就謠傳說:「道濟已死,其餘的南方人都不足畏!」果然就肆無忌憚地南侵。「目光如炬 」這句成語即出於此,原是形容人怒視時的眼光;後來也用來形容目光有神,或比喻見事透澈,識見遠大。
駱賓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他做為秘書,起草了著名的《討武氏檄》,將武則天大罵一番,據說武則天一開始滿不在乎,聽到「入門見嫉,娥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頗有得意之色,但聽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矍然為之動容,問:「誰為之?」有人告訴她是賓王的作品,她竟責問道:「宰相安得失此人」 ,感嘆不能為己所用。徐敬業兵敗後,駱賓王逃亡,不知所終。 思想《靈隱寺》一詩傳出後,曾經引起一時的轟動,特別是其中「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兩句,對仗工整、景色壯觀,讀之令人心胸開,因此人們爭相傳...
車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車或騾車上所設的帷簾。《文選.任昉.奏彈劉整文》:「隔箔攘拳大罵,突進房中,屏風上取車帷準米去。」也稱為「車幔」。
刎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刀割脖子。《文選.李陵.答蘇武書》:「陵不難刺心以自明,刎頸以見志。」《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不由分說,向虔婆大哭大罵,要尋刀刎頸。」也作「刎脰」。
兩端首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不能喝酒。」灌夫再三勸酒,武安侯仍相應不理。灌夫自覺受到汙辱,礙於武安侯位高權重,不好發作,就藉故大罵席上的其他客人。灌夫的舉動得罪了武安侯,便叫人把他綁起來,並且捉拿他的族人,打算全部判處死刑。魏其侯竇嬰是竇太后的姪子,一向和灌夫交好,他知道了這個消息後,便設法搭救灌夫和他的族人。兩人在景帝面前互相辯論,武安侯毀謗灌夫招聚天下豪傑,分明是存有謀反之心,應該處死;魏其侯則說,灌夫為國家立下許多戰功,是國家的忠臣壯士,不該為了酒醉鬧事這種小錯就處死。景帝聽完了雙方的爭論之後,對如何處罰灌夫仍猶豫不決,便下令退朝。武安侯對於景帝行事優柔寡斷很不滿,就對別人生氣的說:「竇嬰只是一個老傢伙,何必為了...
老匹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視怒罵別人的話。《三國演義》第一○回:「操大罵曰:『老匹夫!殺吾父,尚敢亂言,誰可生擒老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