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賀知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錄碎事》亦將其與陳子昂、宋之問、孟浩然等人並稱為“仙宗十友”。賀知章還與張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為姻親,故時人也常以“賀張”稱之。兩人也經常同遊,“凡人家廳館好牆壁及屏障,忽忘機興發,落筆數行,如蟲篆飛走,雖古之張(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箋翰,共傳寶之”。(施宿《嘉泰會稽志》)賀知章以草書名世。《述書賦》中讚其草書“落筆精絕”,“與造化相爭,非人工即到”呂總《續書評》則以為“縱筆如飛,奔而不竭。”李白在《送賀賓客歸越》詩中將其喻為王羲之,有言“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
通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同的家庭或種族間,以婚姻結成姻親關係。[例]現在中外通婚的情形越來越普遍了。
親上加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為親戚,又再結姻親。《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李尚書既做了天祐舅子,又做了天錫中表聯襟,親上加親,十分美滿。」《文明小史》第四○回:「你見姑太太,只說我們太太極願意結這頭親事的,為的是親上加親。」也作「親上成親」。
疾首痛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痛心疾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成公十三年》載,春秋時代魯成公十三年四月,因為秦國違背雙方在令狐訂立的盟約,於是晉侯派呂相出使秦國,目的是斷絕兩國的盟友關係。呂相傳達的內容大致上說:「晉獻公和秦穆公時,兩國關係十分密切,不但訂立盟約,還結為姻親。之後秦穆公又幫助在外流亡的晉公子重耳,返國當上國君。但是兩國為了國界的問題,秦國的態度反覆,時常來犯。為了解決紛爭,最後兩國訂立『令狐之盟』,沒想到秦國不但背棄盟約,並且和楚國結盟,對上天和秦國、楚國的歷代先君盟誓說:『秦國雖然和晉國結交往來,但只追求利益,不顧其他。』事實上,楚人厭惡秦國的反覆無常,於是轉告晉國,要好好懲罰意志不...
通家之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相友好的姻親。如:「他們倆結婚後,陳李兩家便結為通家之好。」
親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家屬及同宗族的人。如:「兒女的成就,除了對自己負責外,也要能體會父母面對親族鄰里時的感受。」《孔子家語.卷一.問禮》:「非禮則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婚姻親族疏數之交焉。」《南史.卷六二.列傳.徐摛》:「性又清簡,無所營樹,俸祿與親族共之。」
姻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婿的父親為姻,兩婿互稱為婭。今泛指姻親。唐.袁郊《紅線》:「三鎮互為姻婭,人使日浹往來。」《聊齋志異.卷四.狐諧》:「列筵豐盛,待萬以姻婭。」也作「姻亞」。
防萌杜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防微杜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和帝即位時只有十歲,由竇太后臨朝聽政。因為和帝並非竇太后親生的兒子,所以太后處心積慮地架空和帝,培養娘家的勢力。她讓自己的哥哥竇憲當上大將軍,掌握軍權,其他的三個兄弟竇篤、竇景、竇環也都封侯進爵,朝政幾乎都由竇氏的親人、姻親所把持,甚至連地方的官員都是由竇家所安排的,權傾一時。當時的司徒丁鴻,對竇氏專權禍國十分不滿,是少數沒有向竇氏低頭的大臣。那時剛好發生了日蝕,丁鴻藉機向和帝上書,希望和帝能夠壓抑竇氏。他引《詩經》的話說:「現在上天已經用災異之象來警告我們,我們不能遊戲豫樂,不當回事。」希望和帝能親攬政權,從小處防範弊病,並制止它逐漸擴大,這樣...
一枕槐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便以司農田子華行南柯太守事。……生自恃守郡多年,曾無敗政,流言怨悖,鬱鬱不樂。王亦知之,因命生曰:「姻親二十餘年,不幸小女夭枉,不得與君子偕老,良用痛傷。」夫人因留孫自鞠育19>之。又謂生曰:「卿離家多時,可暫歸本里,一見親族。諸孫留此,無以為念。後三年,當令迎生。」生曰:「此乃家矣,何更歸焉?」王笑曰:「卿本人間,家非在此。」生忽若惛睡20>,瞢然21>久之,方乃發悟前事,遂流涕請還。王顧左右以送生,生再拜而去,復見前二紫衣使者從焉。至大戶外,見所乘車甚劣,左右親使御僕,遂無一人,心甚歎異。生上車,行可數里,復出大城。宛是昔年東來之途,山川原野,依然如舊。所送二使者,甚無威勢,生逾怏怏。生問...
成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女嫁娶,結為姻親。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數載間費盡精神,到今朝才許成親。」《三國演義》第三八回:「夫死未幾,不忍便相從,可待至晦日,設祭除服,然後成親未遲。」也作「成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