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銜聲茹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忍氣吞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忍氣吞聲」原作「飲氣吞聲」。南北朝時,北魏將軍朱榮作亂,汝南王拓跋悅遂南奔梁國,梁武帝蕭衍尊他為魏主。梁朝的文書官任孝恭替汝南王寫了一篇聲討朱榮的檄文,將汝南王一行人離鄉背井,客居異地,試圖反攻的決心表露無遺,內容大意是:「朱榮在北方擁兵自重,胡作非為,侵略我的故鄉,我只好投奔梁國。梁武帝的文功武略,可比三皇五帝,又待我十分友善,並且派兵助我討伐逆賊。我與同伴們對家鄉的淪陷,親人的離散,感到無限的悲痛。我們強忍住這口氣,立誓報仇雪恨,將叛賊朱榮殲滅,復興宗族家園。」後來「忍氣吞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受了氣也強自忍耐,不敢作聲...
憂公忘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心憂勞國事,不顧及私利。《魏書.卷七五.朱兆等傳.史臣曰》:「若使布德行義,憂公忘私,脣齒相依,同心協力,則磐石之固,未可圖也。」宋.司馬光〈遠謀〉:「上自公卿,下及斗食,自非憂公忘私之人,大抵多懷苟且之計。」也作「憂公無私」。
假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父。《魏書.卷二六.尉古真傳》:「時朱榮兵威漸盛,曾經肆州,慶賓畏惡之,據城不出。……榮遂害慶賓僚屬,拘慶賓還秀容,呼為假父。」《新唐書.卷二二四.叛臣傳上.李錡傳》:「以胡、奚雜類虯須者為一將,號『蕃落健兒』,皆錡腹心,稟給十倍,使號錡為假父,故樂為其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